70年堅持》想法和溫度,是機器做不來的

宜蘭鐵工廠的手工鑼 登上米蘭設計展

「咚!」當不斷堆疊的鑼鼓樂音,凝結在高點,最震撼的一刻,台下爆出如雷掌聲。 這是朱宗慶打擊樂團年度音樂會《樂之樂》台北現場,台上兩大主角--响仁和大鼓及林午銅鑼,皆傳承逾一甲子,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堅持一鎚鎚敲製出鑼和鼓最醇厚、細膩的聲音。 音樂,是一種沒有國籍的語言,在台灣宜蘭和新莊,兩個傳承三代,製作鑼與鼓的動人故事,用嘹亮與甜美的樂音,讓台灣精神躍上國際。

林午鐵工廠創辦人之一-林烈旗

林午鐵工廠創辦人之一-林烈旗(攝影者.賴建宏)

「樂器有高、低音是西洋的概念,但是台灣的銅鑼是看聲音低不低沉、好不好聽,根本不會有音階的概念。」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朱宗慶回憶,他在創團之初,因為一首新曲的需要,在全台灣找尋能夠做出高、低音階的傳統銅鑼,一九八七年,他們來到宜蘭市一間不起眼的鐵工廠。

成立:1945年
創辦人:第1代林午;林烈旗、林烈輝、林烈鐘為第2代
主要業務:銅鑼、鐵厝、電動鐵捲門
地位:全台灣寺廟市占率最高的傳統製鑼廠

初入林午鐵工廠,雜亂的環境讓朱宗慶無法把音樂和這間工廠連結在一起,然而當他們提出要做出有十三個音階的音高鑼時,林午鐵工廠第二代掌門人林烈旗竟然一口就答應。朱宗慶說:「他給我那種『你敢找我,我就敢做』的氣魄。」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