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養殖技術聞名,加上ECFA中石斑魚列為早收清單,輔以活魚運搬船、開放直航大陸,加速台灣石斑養殖產業獲利的腳步,台灣石斑產量居世界第二大,產值高居世界第一,打造出名揚世界的「石斑魚養殖王國」!

台灣石斑魚養殖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二○○九年統計資料顯示,全球養殖石斑魚七萬多公噸的產量,擁有三‧一億美元的產值,其中台灣產量便占了一‧三萬公噸,居世界第二,創造的一‧○四億美元產值,則高居世界第一。而今在農委會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引導下,石斑魚產值倍增計畫又將帶領這個明星產業進入更蓬勃的景象,估計將在一○二年達到七十六億產值的目標。

擺脫風災陰霾 倍數成長的明星產業
完全看不出九十八年莫拉克風災曾重創此一產業,政府在清淤、紓困、優惠貸款重建上的積極作為,是一大助力;而另一項助力是ECFA中石斑魚成為早收清單,大幅提升產業經營的利基!
石斑魚養殖面積從四年前的一千五百餘公頃,至今接近二千公頃;石斑活魚出口量(值)由九十七年的出口量一千八百四十公噸(出口值四億元),到九十九年的七千九百五十八公噸(出口值二十四億元),出口量、值分別成長三‧三倍及五倍。養殖業者不斷的寫下台灣養殖事業新紀錄,而紀錄的創造來自於技術的領先。
擁有十六公頃魚塭的戴昆財,在南台灣開創養殖事業已有三十三年,是石斑魚養殖的代表人物!他的養殖生涯從草蝦開始,期間兼作龍蝦進出口貿易,那時香港的石斑魚市場龐大,便在東南亞海域捕撈出貨,直到產量頓減,才驚覺過度捕撈的事態嚴重。由於一九八一年,台灣人工孵化青斑成功,鼓舞戴昆財把瀕臨絕種的石斑魚種運回台灣,投入人工繁殖的世界。

多年奮鬥 成功孵化保育魚種
初期努力六年都告失敗,「明明種魚成熟,為什麼施打荷爾蒙後卻得不到受精卵
?會不會魚也和人一樣需要一個『燈光美、氣氛佳』的魚塭環境?」戴昆財表示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方法都嘗試,終於在一九九五年宣告龍膽石斑人工孵化成功,之後陸續寫下新猷,像是藍身大石斑(又稱金錢斑)、東星斑、藍瓜、黃瓜、油斑等等,累積至今,目前全球八種石斑魚人工繁殖技術中,台灣握有六種。
在大陸及東南亞皆投入青斑養殖的現況下,技術領先的確是致勝關鍵,戴昆財挑戰珍稀品種,率先以陸上室內池養殖東星斑、金錢斑等高價魚種,拉開領先差距,以藍身大石斑為例,數量比龍膽石斑更少,全世界陸上池包括全球海洋館,種魚數量少於四百尾,澳洲早已列入為保護魚類,一方面為保育類魚種帶來希望,另一方面代表的就是龐大的商機。

活魚運搬行走兩岸 暢旺熱銷
為保持領先,漁業署仍不斷推動各項措施,像是續開發推廣石斑魚養殖新品種技術,興建海水供水系統及改善魚塭之進、排水路系統。並依據養殖環境,調整養殖不同種類石斑魚;同時還爭取調降石斑魚餌料進口關稅、推廣投餵人工配合飼料。
活魚運搬船的協助,也是當前重點之一,九十九年五月推動「獎勵建造高效率養殖活魚運搬船計畫」,這是漁業署自九十七年核准活魚運搬船、九十九年四月開放直航大陸後的新措施,由政府獎勵建造的第一艘高效率養殖活魚運搬船-泰宏三十九號甫於今年九月下旬首航,目前共有二十艘活魚運搬船,可在中國大陸十五處港口卸魚。今年一到八月,石斑活魚出口到大陸量(值)再創新高,出口值約十九‧一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二五三‧七%,出口量約五O二二‧二公噸,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七六‧九%。
戴昆財表示,早期沒有活魚運搬船時期,運送石斑只有空運一途,運費昂貴、又容易損失,活魚運搬船的確是兩岸貿易的好幫手。

正因為外銷市場還在擴大,石斑的價格更是持續上漲,不過,大規模養殖並非沒有隱憂,戴昆財皺眉表示,最困難的就是提高石斑魚的活存率,這幾年病毒肆虐,石斑魚存活率從五成降至三成;農委會結合學術單位,致力疫苗研發推廣,並設置魚病檢驗站以巡迴車定期、定點為漁民檢驗魚病,期能解決石斑魚的病變問題,讓培育這些珍貴魚種的技術高門檻,持續成為享譽全球的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