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說明|兩岸八○後世代調查報告
(看詳細)
本次《商業周刊》針對兩岸八O後年輕人,在消費與職場價值觀變化研究,耗時約八個月,以三大步驟為研究結構。
第一步驟自今年一月十日啟動。《商業周刊》參考兩地學校評鑑結果,以及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發放問卷。中國方面包含中央政府為建設世界級大學和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九八五工程」,共三八所;與「二一一工程(編按:意指二十一世紀一百所重點大學)」,共一一二所。比對後從中挑選出共三十所大學。
台灣根據中央政府的「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另與一O四人力銀行合作,包括參考「大學就業力」指標,並針對「台灣就業力最強學校」進行調查,得出受企業歡迎的前十名學校。
至六月三O日止,共回收一O七五份問卷,中國與台灣每校以隨機選取三十份進行。此步驟問卷以,理解中國年輕人認為具影響力的年輕人名單,與具影響歷年輕人背後代表的特質為主。做為第二步驟質化調查篩選研究對象與採訪需求的參考根據之一。
第二步驟的質化調查。在中國我們與曾替Nike、雀巢、百事可樂等企業執行年輕人質化研究的「青年志」合作。此次研究,是理解中國年輕人消費與職場未來趨勢。所以挑選的城市以一線城市,與湖南與四川成都等二線城市為主,研究對象,是在上述兩大趨勢下,依照細節趨勢挑選出的趨勢引領者,如中國第一位八O後全職公益人、復古風潮引領者等。在此之前,須先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專家訪談與焦點座談,以理解中國大環境的變化與掌握住細節趨勢。
研究以趨勢引領者為主,但仍抽樣中國普通年輕人。研究者在針對受訪者進行一天的訪談與貼身觀察(以DV記錄其行為,並拍攝其在不同場域的活動照片與蒐集網路行為資料與日記等)後,歸納重要的行為現象,但仍須與普通年輕人行為做比對,找出相同處,以確認這是共同的體認,並與對照中國大環境結構,梳理出價值觀變化背後的原因。
調查結束,再進行約三週的專家拜訪,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做進一步梳理。
台灣與中國研究模式相同,樣本數各為十五與三十位。調查過程耗時約兩個月。
第三步驟的量化調查,目的以應證上述質化調查結果,與比較兩岸八O後差異為主。此研究由《商業周刊》與東方消費者整合研究集團(東方線上&東方快線)合作,委託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執行。研究以網路問卷為主,為分層抽樣法,依據人口性別年齡比例配額抽樣。年齡限制在二十到二十九歲之間。
台灣抽樣選取六六四二位東方快線網路會員,篩選出一千份完整回答問卷,中國抽樣選取二四四五六位,篩選出一千五百份。跨及城市除一線城市外,包含西安、重慶與武漢。台灣的抽樣誤差,在九五%信賴水準下,誤差±三‧一%,中國在九五%信賴水準下,誤差±二.五三%。研究時間自九月三日至九月十七日止。
■完整調查結果,請見《商業周刊》第1197期
■新聞稿及研究方法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