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商業周刊》充份發揮媒體監督政府責任 獨家揭露台灣經濟成長迷思
監察院第一份台灣產業調查報告日前出爐,調查結果發現造成經濟成長無法全民共享,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只拚產值,未拚就業」,完整報導多達一百三十頁。促成監察院展開此次調察之主要起源,來自於商周刊第1158期(99年2月)封面故事「誰?偷了我的血汗錢!」報導,引發監察委員們的關切與注意。
商周第1158期(99年2月)封面故事以「誰?偷了我的血汗錢!」為主題,從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十年來成長近三成,但實質薪資下降做探討。商周編輯團隊由分析GDP數據出發,經調查、採訪,從「關鍵成因」、「專家會診」、「未來指標」三大面向全方位完整報導、鉅細靡遺發掘真相,分析出受薪階級薪水不漲的原因,除了全球化因素外,與政府獨厚科技業及不當管制服務業關係密切,資源往少數資本家集中,加速財富M型化。當時商周更直指,政府就是偷走受薪階級血汗錢、引發財富分配不均的那隻黑手。此項議題一推出引起監察委員沈美真等人的關注,在動員三位調查人員,召開三場諮詢會議、五場座談會、七次南下實地拜訪傳統產業、農業,約談超過二十位官員,從去年二月到今年五月,歷時十六個月,監察院調查報告最後發現,政府部門中之行政院、教育部要負起最大責任。
該調查發現一:促進經濟繁榮,不能解決失業問題。
台灣經濟成長,對降低失業率的貢獻度,遠低於先進國家及其他貿易對手國。去年是台灣歷年罕見的兩位數經濟成長,失業率卻僅降低約一個百分點。
發現二:科技業創造的就業機會,比傳產少。
高科技創造高產值,但無法創造高就業,傳統產業創造就業的機會是科技業的兩倍多。
發現三:台灣接單海外生產,造成薪水停滯。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營運模式,造成失業率持續攀高。九成營收來自「台灣接單海外生產」製造業大廠,台灣員工人數僅為該公司總員工數的五十分之一。
發現四:大學學歷失業率,比國中學歷高。學用落差。
99年台灣大學學歷以上失業率為5.62%,高於國中及以下的失業率4.83%,及平均失業率5.21%。
監察院這次調查結果發現,造成經濟成長無法全民共享,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只拚產值,未拚就業」,監委們將「就業問題」作為首要改善事項,督促政府各行政單位正視這個問題。商周更早在1158期報導呼籲政府「顧就業是政府最重要的事」,各單位應去除補貼、廢除管制、重視內需,讓業者在公平的環境下公平競爭;以及持續改革高等教育、再造技職教育,讓勞工生產力提高;並提出讓民眾對經濟成長的體驗是透過薪資,而不是GOP經濟數據之具體建議。由監察院第一份台灣產業調查報告發現,商周長期以來是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透過深度與廣度的專題報導,詳實報導及發掘國內外政經趨勢,不僅提供民眾多元化的知識與國際觀點,監督政府各項政策、充份發揮媒體公器精神。
詳細完整報導請見商業周刊:
第1228期「商周報導,讓監察院糾正行政院、教育部:揪出偷走你我血汗錢的元兇」
第1158期「誰?偷了我的血汗錢!」。
• 一個富豪的不平之鳴
• 誰偷了我的血汗錢!
• 半世紀扭曲政策 拉大薪資差距
• 六帖解方 全民均分成長果實
• 綠色、金色GDP 量化幸福感
【新聞稿下載】
★《商業周刊》充份發揮媒體監督政府責任 獨家揭露台灣經濟成長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