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台灣第一次用數位媒材說品味背後的學問《品味巴黎》iPad版5/25上架
為何一只價格等同於一部車的皮包,能使全世界的人趨之若鶩?為什麼一條絲巾要價三萬元,它的價值在哪裡?為什麼1926年之前,只有喪偶之婦、服務生、貧窮人家穿黑色洋裝,之後黑色洋裝卻變成時尚基本配備?
這是一個「看懂好東西、智慧好品味」的新年代。第一站法國巴黎,350年來,從法王路易十四以降,巴黎透過新舊混搭,永遠能在傳統的美好及經典之上,鋪上層層的新鮮及創意,甚至連最瑣碎的簡單事務,都能照顧到美的層面。對於法國人,品味這檔事,早已不是茹毛蔽體、只求溫飽的生物反應,從穿著、飲食到生活享樂,已經發展一套品味系統,是屬於智者的活動,得透過學習,才有更深刻體會。
讓人趨之若鶩的皮包,是一只從女星維多利亞.貝克漢,泰國公主、巴基斯坦外交部長,甚至是敵手路易.威登創意總監Marc Jacobs,都排隊買不到且痴狂等待的皮包,排隊等一年也要候補。因為每個經典的皮包背後,都有至少四項高度工藝細節,把手、縫線、底部設計、金屬配件固定工法,都是學問。
三萬元的絲巾,光是手工描板就必須花上師父一整年的時間,而絲巾特有的「顏色廚房」,透過對水、天然樹膠和色素進行精巧配量,顏色廚房可以在40種基礎顏色上,發展出七萬多種不同的色調。為了層次豐富,絲巾上每一色,都需描繪獨立的一張圖版,越多顏色表示需要越多版、經過越多層手續。
1926年之前不受歡迎的黑色洋裝,在設計師推出六款長袖、及膝、無腰身剪裁的黑色小洋裝後,專門給未婚女性穿著它出入工作場合;或者配上珠寶,成為晚間小禮服,頓時變得高雅、性感,徹底改變黑色洋裝的命運。首部《品味巴黎》讓讀者有系統、循序漸進地學習,每個人都能說出品味背後的故事。
而《商業周刊》也在5/25預計發行iPad版品味書,透過強大多媒體互動功能,呈現紙本上無法表現的概念,例如:
---藉由動畫可看到絲巾傑作《酋長》,其45層綿密細緻的圖層,是如何一層一層堆疊上去的;
---用手指指揮螢幕,羅浮宮720度的立體視野,立刻躍然眼前,如臨現場;
---透過360度環景技術,百萬名包立體設計及精細作工,生動展現;
---特別聘請法文老師,用法語發音表達重要關鍵字。
在電子書的最後,更利用HTML 5技術,把品味的畫板,交到讀者手上,讓讀者可以畫出屬於自己的法式風格。學會看懂好東西,成就另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就從這本iPad品味書開始。
【新聞稿下載】《商業周刊》alive品味書上市記者會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