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好還是到月子中心好?所有孕婦的大哉問:該在哪裡坐月子

坐好月子,可以徹底去除身體原有的壞毛病

反觀西方人似乎沒有坐月子這件事,其實是因為他們平日飲食多為高蛋白、高脂肪的肉類,吃的多、運動也多,所以生產過程對西方女性造成的傷害相對較小。但步入中年後,婦科疾病、風濕、腰酸背痛、視力減退、關節疼痛⋯⋯等症狀,比起有坐月子習慣的東方人來說,患病機率相對會增加;尤其在罹患乳癌的比例上面也很明顯。

經由科學統計,月子生活的種種注意事項確實是有其意義的。月子中調養得宜,可徹底去除身體原有的壞毛病,使身體更加健康,媽媽們也會顯得更有魅力!但錯誤的坐月子方式,則會加速身體老化,使身材走樣、骨質流失,消耗體力,甚至更年期會提早來臨。

另外,藉著坐月子的期間,正是媽媽與寶寶可以建立緊密關係的重要時刻。因此,產婦若能在這個階段受到良好的照護,多愛自己一點,擁有平靜、愉快的心情,初生兒也能感受到,進而培養出健康的性格。

媽咪必讀的「坐月子」的調理原則

其實生產後當胎盤排出子宮外時,子宮會立刻收縮,子宮底的高度也會隨著產後的天數而有改變。生產後,子宮底高度降於臍平或臍下1指,產後第2天會稍高於臍,以後每日下降約1指的寬度,大概過了約2週之後子宮即下降至骨盆腔,從腹部無法摸到;待 6周後,子宮即可恢復至懷孕前之大小。

所以,產後子宮底的位置應在腹部正中,但因為懷孕時乙狀結腸將子宮底推到右邊,因此子宮底有時會偏右,子宮在產後可藉由子宮收縮自行清除沾黏於子宮壁上的物質,經由陰道流出類似經期的血,和經血量差不多,有時量稍微多一點,這就是大家統稱的「惡露」。

「惡露」剛開始2∼3天,量多且色偏紅,漸漸的顏色會變成淡紅色,量也逐漸變少,待產後第10天左右則大多會變成黃色或白色。在正常情況下,產後4∼6週時,大多數產婦皆應該已經排除乾淨了。

《女科經綸》裡有提到,「產後氣血暴虛,理當大補,但惡露未盡,用補恐滯血,惟<生化湯>行中有補,能生又能化,真萬全之劑也。」因此,生化湯就常用於治療產後惡瘀血內阻,加上其具有活血化瘀,促進乳汁分泌,讓子宮功能迅速恢復,並減少產後腹痛、預防產褥感染的作用,所以,也就成為產後的必服方劑。

基本上,生產完的體質原則上是處於「血虛」和「白瘀」狀態,因此若身體有任何病痛或疾病,中醫首先會以「固氣血」為主。當然,還是得看「惡露」有無,還有產婦生產時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才能適當的給予處置。

「坐月子」調理4步驟

產婦經過十月懷胎,產後的身體氣血空虛、抵抗力也較弱,自然很容易抵擋不住病菌的侵襲,引起感冒、腸胃不舒服的症狀也就隨之增加。因此針對這些產婦分娩後容易罹患的小毛病,我認為還是必須制定飲食、生活起居的規範,例如:不要吹風、不要吃生冷的食物⋯⋯等等。而這些在可行度與醫學理論上,更是歷經千百年的智慧結晶。

一般說來,產後調理分為 4個時期:

第1階段:促進子宮收縮:清除惡露,藉以促進乳汁分泌。
第2階段:養血、化瘀血:並兼補氣,加強子宮內膜修復。
第3階段:補氣、健脾去濕,調理腸胃,促進吸收以後恢復體力。
第4階段:補氣、養血、益腎:加強骨盆腔恢復,使子宮卵巢機能正常,預防產後腰痠背痛及掉髮。

共有0則留言

回應文章請先登入會員加入會員。同步分享文章及評論歡迎使用 faceboo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