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othree@flickr,CC BY 2.0
選舉前,有關「如果連勝文落選了」的作文題目,在最近非常熱門,只要是國民黨政治人物都會寫上一篇。其推論千奇百怪,各種結論好笑至極。像是:
「連勝文落選,中華民國會滅亡。」
「連勝文落選,以後遇捷運殺人只能嘆息。」
「連勝文落選,雙北首長不同交通號誌會亂。」
「連勝文落選,會刪年終慰問金。」
「連勝文落選,受到衝擊最大的是產業界與金融界。」
至於連勝文普通粉絲推出的「北市失守系列」,像是阿扁會復出,台北薪水變13K之類的,水準更低,就先不論了。
這些論述的問題在於與經驗不符,與法理實情也不合。滅亡梗和經濟梗二十年前趙少康就用過,陳水扁當選後也沒發生。有些梗根本沒有邏輯性,像交通梗與慰問金,那和市政府有什麼鳥關係?
所以這種奇言怪論,完全是困獸楚囚所發出的慘叫,聽到了就憐憫一下,或是裝成沒事經過就好,千萬不要出言質問,以免這些老人家不開心。
那如果是柯文哲落選呢?又會有什麼影響?我認為柯文哲落選的影響既深且大,而且遠比連勝文落選要猛多了。連勝文落選,馬英九都不見得會下台咧,頂多就是他一家子不開心而已,哪有什麼差。
柯文哲落選的第一個影響,是讓年輕世代由和平的選舉路線,走向更具破壞力的街頭路線。
台北具有強大的政治指標意義,在台北所進行的政治選擇,被視為一種政治方向上的角力。而2014年台北最重要的政治事件,當然就是太陽花學運。雖然俗名為「學運」,但其實這是個由五十歲以下的中青年所支撐的運動。
當街頭的衝突逐漸平息,不代表運動的失敗,而是進入了一種轉型的思考期。要進行全面的政治改革,是該繼續走街頭路線讓衝突升高,還是走選舉政治的路線,運用現有的政治體制?
沒有知識份子領袖可以引領這個論爭,最科學的做法,當然就是試看看選舉路線可不可行。
雖然有一些太陽花成員參選,但柯文哲這個太陽花的邊緣角色,顯然起了某些指標作用。他在台北市長選舉中氣勢如虹,吸引了許多年輕世代的支持,也被當成一種「以選舉路線進行政治改革」的符號。
如果柯文哲從長期民調領先被逆轉,這就代表選舉路線的大門已經關上,凡人憑選舉無法擊退權貴,那麼只能走回街頭,以更大規模、更具有衝擊性的方式來挑戰現有政權。打一座立院不夠,那就打五座唄。
這些年輕人不怕事,因為他們已經衝過了,要衝就來,誰怕誰,反正現在我們沒錢沒勢,甚至連公民投票權都無用了,不亂衝亂打,還能怎麼辦?
相對來說,期盼台北和平穩定的老人們,真的會樂見這種狀況嗎?
柯文哲落選的第二個影響,是讓精英世代開始考量離開台灣。台北市有許多擁有跨國工作能力的優秀中青年,他們多數有子女,會考量下一代的生活環境。透過民調,我們能得知這些人把改變台北,甚至改變台灣的希望寄託在柯文哲之上。
他們受過良好教育,有真正的社會歷練,有國際競爭力,所以非常討厭連勝文這種「假貨」。老先生、歐巴桑看不出連勝文是空的,是靠家世才有這個位子,但精英們看得出來,因為他們是「真貨」。這些精英才是台灣最重要的社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