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公民的學生族群裡,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我們學生最多的年齡是33歲,32歲到33歲的學生,總共有433人,這比例太高,數據一出爐,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是33歲?數字背面一定隱含了某種訊息。有人說是市場定位決定學生族群,有人說是因為人過了三十開始有承擔,主管意識創造了新需求,有人說三十歲開始財務獨立、方向抵定.....諸多原因,讓33歲成了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
"Can-do spirit" 樂觀的現實感
英國社交網站《朋友重聚》Friends Reunited調查研究發現,33歲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調查的對象是一萬多名的四十歲的社群成員,也含了知名人士如歌手、演員、運動明星。受訪人群當中,70%覺得33歲是他們最快樂的年齡。只有6%的人覺得大學時期最幸福,而16%的人選擇了童年時期。這結果和多數人預期不同,因為以往人們覺得最美好人生要不是童年,不然就是"when I was one-and-twenty"。
研究發現,33 is the new 21!為什麼是33呢?行為及人格心理學家 Donna Dawson解釋:
人到了33歲,不會再有青春期的天真,逐漸收斂起生猛野性;保有年輕人的活力與熱情,卻不致於被瑣碎的日常消磨掉生活的興緻。隨著幼稚的流逝,33歲人生態度裡會發展出一種現實感,混合著"can-do spirit"的信心,相信一切都有可能,也因而對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有了自信。
英國的《每日郵報》(Daily Mail)也做了一個調查,發現人生最忙的一年是33歲,33歲的人平均一天只睡五小時。
Jesus Year 聽到使命召喚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