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歸來

剛從義大利回來,翻開報紙皆是對立、杯葛、罷免的新聞。對上週,商周創辦人金惟純在專欄所述:「台灣人你為什麼愛生氣?」深有同感。對立、杯葛、罷免,真能解決問題,讓台灣更好嗎?大家該冷靜思考。

此行,我在佛羅倫斯停留一晚。佛羅倫斯原是安置退役軍人的村莊,後來能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不是羅馬),是一頁傳奇。促成這頁傳奇的是發跡於此城的銀行家梅第奇(Medici)家族,這家族興盛三百年。七百年前,他們富裕後逐漸控制佛羅倫斯政治,家族成員出過三位教宗、兩位法國皇后。這是文化素養深厚的家族,據說,他們第一位嫁入法國宮廷的家族女子凱薩琳還將用餐的刀叉文化帶入,之前的法國人是以手抓食。

梅第奇家族在擁有政商影響力後,做幾件影響深遠之事,進而促使文藝復興的萌芽。首先,在知識封閉年代,他們請人大量翻譯古希臘等文學,並且設立圖書館,慷慨的供民眾閱讀,啟蒙佛羅倫斯人民的人文主義,埋下此城文藝復興的種子。這家族的慷慨不僅於此,他們大量養士,贊助藝術家創作。讓畫匠的社會地位提升到藝術家層次,能與王公貴族平起平坐。「文藝復興三傑」的其中兩位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神曲》作者但丁都是誕生於此城之人。梅第奇家族不但大量贊助,更可貴的是不私據,將藝術品公開陳列,以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為例,這麼重要的曠世巨作竟然露天放在廣場幾百年,所有人皆可親近,直到後來腳趾局部毀損,才移到室內。今天的佛羅倫斯基本上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館。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