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寬恕──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
要消除憎恨與其他毀滅性情緒,你就要發展出相對的情緒──憐憫與慈悲。如果你有很強烈的憐憫新,非常尊重他人,寬恕就會變得很容易了。
二○○一年五月,我跟著達賴喇嘛到美國做旋風式的旅行,二十一天內訪問了九個城市。整個行程的高潮是達賴喇嘛與美國總統布希的會面。那場會面一直深深的烙印在我腦海中,並不是因為這兩個人談了什麼話(更像是禮貌性的拜訪,而非實質上的會談),而是達賴喇嘛穿的那雙鞋子:他穿著平時常穿的那種印度製塑膠平底拖鞋到白宮去。 達賴喇嘛與總統會面過後,便回到旅館。歐普拉在那兒等著他。跟隨著她的是一小組的攝影師、化妝師,以及歐普拉雜誌的資深編輯,那是一本非常成功的雜誌。他們被請進達賴喇嘛優雅的旅館套房中,準備做一場深度報導。 這個長達一小時的訪談進行得很順利。歐普拉一開頭就問達賴喇嘛:「你是否曾經做過必須要自我原諒的事?」 「小小的意外,像是無意間殺死了一隻昆蟲。」達賴喇嘛回答道。 「殺死一隻昆蟲,」歐普拉說,「一隻昆蟲……嗯,好吧。」 達賴喇嘛繼續說:「我對蚊子的態度不太好,不夠和平。壞蟲也是。」 「就只有這樣?」歐普拉不太相信自己所聽到話,「在你這一生當中,這些就是你必須要自我原諒的事情?」 「或許還有每天會犯的一些小錯,」達賴喇嘛平靜的說,「但是大錯,似乎沒有。」 「沒有大錯,」歐普拉回應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她沉默了一下,望向窗外。 最後她繼續開口說話,聲音中充滿了敬意:「你這一生都沒有要後悔的事情。這真是很美好的一生……偉大的人生,無怨無悔。」
「以我對西藏的付出,」達賴喇嘛說道,「對佛家的付出,對人道上的努力……我都已經盡力而為了。在我個人的修行上,我跟許多精進的修行者—甚至是花很多時間在山上,心無旁鶩的修行者—分享經驗時,我也沒有落後很多。」 「你是否鼓勵世界上其他的人都需要靜坐冥想?」歐普拉問道。 「真是個蠢問題。」達賴喇嘛不加思索的立刻回答道。 歐普拉的臉繃起來了。旅館房間中一片靜默。大家都在想一個問題:這大概是第一次有人當面這麼跟歐普拉說話。 達賴喇嘛深思熟慮了一下,然後說:「大家需不需要靜坐冥想?我想需要。」或許這是個蠢問題,但他仍然想要仔細的回答,「讓全世界的人更往內自省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在這方面我們做得不夠多。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信仰宗教,我不是說這個。我要說的是:我們要更注意自己內在的潛能。」 「哦!我相信這一點。」歐普拉說著顯然鬆了一口氣,「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問這個蠢問題。」房間裡的每個人都在偷笑,「我希望由你來說這件事,我自己絕對相信這一點。」 「當然,我們不能強迫別人這麼做。他們要自動自發的去吸收接受。」達賴喇嘛繼續說。 現在緊張的情況消散了,歐普拉想要改變話題了。 「我的雜誌裡有一個專欄叫做『我所確定的事情』。」歐普拉說,「你所確定的事情是什麼?一件你毫無疑惑的事情?」 達賴喇嘛毫不遲疑的說:「憐憫慈悲是幸福快樂的最佳源頭—快樂的生活,快樂的世界。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我們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這是我贊同的觀點。」 「這樣很好……有很多贊同的事情。」達賴喇嘛大笑起來,「雖然文化背景不同,想法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我們都是人類。」 「你在說『人類』時,意思是我們都有相同的理念?」 「要比這個更複雜一點。」達賴喇嘛回答道,「用不著研究,每個人都在說人類、人類。但是如果我們分析人類,卻什麼也找不著。」 「找不著?」 「這是佛家的觀點—空無。空無並非指一切不存在。事物確實存在,但我們卻找不到他們存在的方式。因此是虛無實相的。」 「嗯哼……」歐普拉在玩味這段睿智的言論。
達賴喇嘛繼續說:「所以空無就像這個瓶子,」他指著桌上擺的一瓶花,「就在眼前,但我們卻找不到這個實體存在的方式。因此是空無一物,自然就是空。」 我感覺到達賴喇嘛打算在整段採訪當中都要談論空無這個話題了,但是歐普拉有點遲疑。「這樣要跟我的讀者做說明有點困難。」她告訴他。於是她開始問起達賴喇嘛在西藏的童年生活。 在二○○一年八月號的歐普拉雜誌上,輕鬆愉快的報導了關於達賴喇嘛的深度採訪報導。但是關於空無的道理卻一個字也沒有提起。然而,歐普拉的採訪過後,幾個月後,我卻在印度的菩提伽耶,一個朝聖的小鎮上學到了這難以捉摸的道理。
本文摘自第九章 《寬恕──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作者:達賴喇嘛、維克特‧陳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