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2009.3.24《中國時報》報導「雜誌評選特色小學全教會批扭曲」所寫的:『批判雜誌炒作中小學「選校」議題…忽視背後的教育M型化、學校雙峰化、人口素質兩極化、公立學校汙名化的影響。』以及最後一段:「家長代表張育憬坦承,看到雜誌報導「百大特色小學」後,曾興起要「移民」的念頭,甚至和丈夫驅車拜訪其中幾所學校,有些的確有辦學特色,有些卻讓她非常失望。」 兩位當事人,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與家長張育憬有話要說。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在電視上、及向《商業周刊》澄清,他的意思被斷章取義,他還是肯定因商周推薦,讓大家知道小學有不一樣的面貌,也認為有很多價值被凸顯,但他也呼籲大家看到更大的教育結構。 報章刊出後,全教會亦在官網上,以「有關中國時報980324特色學校報導來自全國教師會的特別致意」為題,特別對外澄清:『請注意,這裏的「選對學校」不是選擇高中職或大專院校,而是將有特色的一百所公立小學加上一大堆私立小學組合而成,表面上是公私並立,但實質上是貶公揚私,因為A雙月刊封面上第一行寫了這些字:「為什麼超過六成家長不相信公立學校」,而該期A雙月刊的廣告專輯有高達數十頁的教育產業廣告,內容包括:私立小學、測驗機構、教學設備、才藝補習班…不一而足,這明明是一次紙上的教育商品博覽會,只是,在過去的企業形象庇蔭下,現在它正被以「教養指南」的姿態橫掃全台關心孩子教育的父母。』 吳忠泰指出,文中指涉的A雙月刊是《親子天下》所製作的專題「如何幫孩子選對學校」,並非商周。因為《商業周刊》百大特色小學最初的命題,就是以人人都「念的起」的公立(含公辦民營)小學為目標,而且這份調查,是由教育局處、教改協會、學校互相推薦等專家推薦的機制得出來的,既非普查、也非評鑑、更沒有排名。 家長張育憬也在來信中說:「我的發言也是被曲解編造~」 報導上提到「有些卻讓她非常失望」是斷章取義。她澄清:「我沒有全部跑完,但,沒有一個讓我失望的!」她只能苦笑:「如果我年輕十歲,現在就立刻打電話要求記者更正。」「我並沒有說有些特色小學讓我非常失望。」 這篇報導也讓她女兒同學的家長非常錯愕,因為之前張育憬一家特地請假到東部多家小學拜訪,回來後,還熱心的把他們所見所聞的教育多樣性,做成簡報和其他家長分享,「我們的學校也要這樣!」她和其他家長對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充滿期待。 她在論壇上所提到的「失望」被曲解,她原先談的是:「教育體制對學校的箝制是普遍存在的;這是為什麼上榜的特色小學中偏遠地區佔相當比例,因為校長和老師相對有比較多的空間。」 作為都市裡的家長,她有一定的失落,但她知道若要為了孩子的教育「移民」到這些偏遠地區的小學,家庭經濟會成問題,她付不起這些代價。因此,她希望現有的教育體制能夠給家長真正參與的空間,一起改變教育的現況,讓特色小學能夠越來越多,那她和許多家長也就無須考慮移民了。 此外,當天論壇上,教改協會理事長任懷鳴也到了。他開場就說:「特小沒有標榜升學、學科成就,是符合我們過去所推廣的!」「它也沒說死,只有這些才有特色,還有其他可能性。」他還舉起帶來的特刊「愛上酷學校」說:「這些就是我們的成就呀!」他肯定教育鬆綁後百花齊放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