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2009年重返金磚四國專題
  • 專題首頁Home
  • 中國China
  • 印度India
  • 巴西Brazil
  • 俄羅斯Russia
  • 投資焦點investment
  • 金磚趨勢論壇forum
一分鐘看印度
  • 1/3 印度15歲以下人口占三分之一,為金磚四國人口結構最年輕的國家
  • 1/10 其海外僑民匯款佔全球十分之一,世界第一
  • 40% 全球外包服務市佔率超過40%
  • 23倍 至2008年為止,十年間印度軟體出口營收成長二十三倍
  • No.2 人口數是世界第二
印度趨勢發展
印度趨勢發展

<看詳細>

印度照片故事

<更多>

  • 重返金磚
  • 榮耀再起
  • 採訪花絮

雙管齊下 印度「硬」起來

製作人:孫秀惠  撰文者:郭崇倫
巴特勒鑄造公司(Bharat Forge)則是另一個例子,它是全世界生產汽車零件最大的公司,尤其專注在傳動軸,這次經濟蕭條,「美國人突然發現汽車可以開十年,而不是三年就應該換車,」其執行長卡拉尼(Amit Kalyani)指出,汽車產業因此受到重創,也影響巴特勒在零件出口的業績。

但卡拉尼覺得,未來是企業轉向國內市場的時候了,他認為中國企業的成功,就是因為在國內市場能夠有「臨界質量」的需求,也就是說,靠國內市場就可以有經濟規模,支持企業產生國際競爭力。

過去印度經濟發展與別國都不同,從農業經濟一下子躍到服務業(軟體業與客服中心),在結構上,製造業即使有,占的比重也很低,換句話說,有軟體,沒硬體。

過去印度二十年的成長,是靠如客服中心設立、電腦軟體輸出等,沒有、也不需要基礎建設,但現在到了關鍵時刻。

與外界印象相反,印度經濟並不是變成已經由客服中心與軟體工業主宰,相反的,六○%人口仍然直接依賴農業,外界很難想像印度的經濟變化是多麼受到農業牽動。

基礎建設不足,停電、塞車是常態

如果未來二十年,印度要維持八%至一○%的快速發展,農業不應該成為發展的包袱,而應該是印度發展的墊腳石。未來,印度每年若要吸收九千萬新增就業人口,就必須發展製造業,但若沒有發展基礎建設,來吸引國內外投資往製造業轉移,印度要從農業社會邁入工業社會也會停滯。

沒有完善的基礎建設,不僅外國資本不進來,甚至連自己的國內資本都不願意留在國內。前些時候,印度最大企業集團之一塔塔集團(Tata group),在國際積極購併,有人問塔塔總裁,為什麼不投資自己國家,他說:「印度缺乏投資機會。」這實在很反諷。

塞車還可以忍受,但基礎建設不僅是興建公路,印度電力短缺程度非常嚴重,尖峰時段缺電一四.八%,而一般平均缺電達八.四%,難怪各地輪流停電。

上一頁1 | 2 | 3456下一頁回榮耀再起

[ 理財投資指南]
Smart基金投資單元,深入淺出分析報導
詳細分析全球市場趨勢,預測未來金融市場的資金動能,並透過專訪基金經理人,了解更多投資心法!...<看深入報導>
[ 精選報導 ]
聰明買好屋特別報導 有土斯有材,保值又富足的人生,就從買對房子開始...<詳細報導>
超級業務員 超級業務員透露他們的必勝心法,想邁入王者之列的人絕不可錯過...<詳全文>
[ 熱門活動]
金磚四國照片故事
<現場直擊照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