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傻瓜走險路-《商業周刊》自製書系 《教養的賭局》首發
今年初,《商業周刊》出版部成立。商周媒體集團執行長王文靜與出版部總編輯余幸娟討論發展方向時確立一個理想--為台灣的自製書走出一條大道。自製書的製作與管理的複雜度高、時間長、作者難覓、風險變數大、平均成本不算低。儘管如此,《商業周刊》仍想一試,台灣該有更多傻瓜走險路,挑困難的路走。
王文靜表示,《商業周刊》是從三個層面來確立這個方向。首先從文化層面來說,當越來越多年輕世代的電影經驗都簡化成好萊塢電影、韓劇之後,外來文化逐漸影響他們的價值觀,於是,漢堡與非本土流行音樂主宰了他們的生活內涵,台灣的電視節目開始在教韓語。確實,這塊土地更國際化了,但不該全盤傾斜。
第二個是人才的流失。台灣的導演,台灣的燈光、編劇人才,都一個個出走了,因為這塊土地不再餵養這群優秀的人才,這是讓人痛心的一個發展。往好處說是更國際化,台灣的人才走向國際化,往比較悲觀的看法是這塊土地留不住好的人才。事實上,經過我們的努力,在這塊土地是一樣可以有一個不同的發展與解決,如果我們試圖在此刻,願意去扭轉這劇本的發展。
第三,從發言權方面,希望台灣這塊土地未來在整個世界或是在大中華區,它仍然有它的發言權,有它的發聲權,我們需要有我們自己的作品,有這塊土地上面人的動人故事,真實地被紀錄出來,屬於我們的思想,然後這樣的思想可以走到全世界。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台灣目前的作者的人才庫,各方面條件都不是那麼的成熟,但是《商業周刊》還是很希望朝這個方向,一塊來努力。
王文靜指出,《商業周刊》未來將會試圖去發掘這塊土地真實與令人動容的故事和面孔。《教養的賭局》這本書就是在這樣的構想上而有的一個作品。它不是在歌誦成功,它是在談親子教養的一部作品,非常真實,有淚水、有歡笑、有掙扎、有痛苦,它很真實的把一些很內心的東西,很人性的東西紀錄出來,這是這部作品很珍貴的地方。
【新聞稿下載】
★ 商周教養的賭局 新聞稿-出版緣由
★ 商周教養的賭局 新聞稿
★ 附件_是賭博也是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