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商業周刊》獨家批露:高鐵,財務壓力已飆到最高點?年底即將引爆?
高鐵關鍵數字
1、高鐵每天一開門,就要燒掉1.1億元
2、若高鐵破產,政府強制買回,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就要背債1.7萬元
〈台北訊〉最新一期《商業周刊》封面報導指出,全球最大的BOT案,被稱為台灣「極速之光」的高鐵,財務壓力已飆到最高點?年底即將引爆?
「若今年底前,不能跟銀行團完成融資重組,高鐵會不會撐不下去?」商周記者問。
高鐵執行長歐晉德沉默數秒,神情凝重答道:「我只能回答你,我們會盡一切努力。」
這是六月六日,歐晉德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的對話。
在兩小時的專訪中,他還透露,最近高鐵董事長殷琪心情「很沉重」,殷琪對他說,如果時間回到十二年前,「我們最好不要做這個(高鐵)案子。」
高鐵營運不過兩年,已經大虧六百七十五億元,不但虧掉近三分之二資本額,其負債更高達三千九百五十四億元。而且,普通股每股虧損竟然是負四.五八元,每股淨值更僅餘二‧八一元。這張成績單,若是上市櫃公司,早已被打入全額交稿股。
另一個更危險的數字,在財報上跳出來:高鐵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差額,差了一百五十一億元;我們與台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立委羅淑蕾一起試算,高鐵今年營運收入,只能勉強支付營運費用與利息,但今年底要償還的債務卻高達一百三十一億元。也就是說,如果一切條件不變,高鐵今年底前,就可能軋不過來。
《商業周刊》指出,如果高鐵破產,你我會受什麼影響?因為高鐵債務由政府擔保,如果高鐵倒閉,債務由全民埋單,平均每個國民需承接一.七萬元的債務。這個世界最大的BOT案,舉債金額足以興建超過六棟的台北一○一大樓,高鐵如果還不出貸款,這筆逾期放款,將是目前國內銀行體系逾放總額的一.三四倍!
這個世界之最,三百公里的鐵道極速,為何演變至此?
六月三日,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在股東會中坦誠:一是運量不足,二是過重利息,三是龐大的折舊攤提費用。上述三點,形成高鐵不可逆的致命虧損點。
致命虧損點一:日平均運量不到預估的四成
高鐵收入九五%來自運量,但目前每天平均的運量只有八.五萬人次,不到當初預估的四成。
預估如此離譜,殷琪在股東會上抱怨政府:「到現在來看,這個情況跟我們的估計,跟政府的估計,差異實在是太大了。」
「高鐵一開始,路線就錯了,」曾經參與高鐵早期路線規畫的淡江大學運輸系教授張勝雄說。這路線沿線根本鳥不生蛋,這種由供給導向計算運量,而非需求導向導引運量的方式,根本不可行,他說,「現在要救,怎麼救都救不活,政府應即早準備買回。」
一位不願具名的前高鐵局局長說,當初香港MVA顧問公司,估算高鐵每日運量可達二十三萬人次,是今日高鐵運量失真的主因。
致命虧損點二:每年利息就吃掉逾七成收入
為了提高收入,台灣高鐵日前董事會通過成立站區開發子公司,但五年前就曾研究高鐵站區開發的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說,「五年前沒開發,我看現在也很難,」「以台灣新市鎮的發展曲線,高鐵沿線車站要二十年後,才有機會。」
收入嚴重不足,更可怕的另一個虧損點就是龐大的利息。高鐵每天一開門,光人事、營運、利息等,就要燒掉一‧一億元。去年光是利息負擔一百七十四億元,就吃掉了收入二百三十億元的七成以上,「高鐵的財務結構根本不可行,」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說。
為什麼利息負擔這麼重?
一位高鐵銀行團副總說,高鐵財務會加速失速,根本問題在高財務槓桿操作。羅淑蕾說,高鐵這麼大的計畫,五大原始股東僅投資二百九十億元,舉債高達三千九百五十四億元,等於原始股東只出一塊錢,就可以玩十四倍的遊戲,「 一般是二比一,或三比一,高鐵股東實在很離譜。」
借太多錢,自有資金太少,高鐵負債比超過九三%,利息負擔自然沉重,即使今年高鐵部分借貸利息利率已從八%降到二‧六%,每年利息支出還要一百一十億元左右,高鐵再怎麼努力衝運量,「都很難扭轉舉債過多、利息過重的結構,」一位聯貸銀行團副總說。
致命虧損點三:去年折舊攤提費用近兩百億
除了利息之外,折舊攤提是第三個致命點。
目前的高鐵,要在三十五年的特許經營期內,完成四千八百億元建設經費的折舊攤提,去年折舊費用高達一百九十億元,即便今年一月,高鐵已將折舊方式變更成運量百分比攤提法,這仍是高鐵財務不可承受之重。
沒人想到,在美麗的台灣極速之光背後,竟是如此脆弱的財務結構。
後面還有更大的財務窟窿,將在今年下半年引爆。高鐵銀行團成員說,十一月二十日,二千七百九十億元的銀行聯貸要開始陸續還本,也就是說,下半年高鐵財務將面臨致命壓力點。
目前高鐵向政府提出的解套方案,包括一、重新聯貸,以高鐵四千億資產作擔保品,估計將可再多出兩、三百億的貸款額度;二、降息,採前低後高計息方式,甚至原本要還的本金,還可繼續掛帳三年;三、折舊攤提從原三十五年,考慮拉長到至少六十年。
但融資重組真的可以解決高鐵的問題嗎?還是如李桐豪教授所說,「政府拉長攤提、減輕利息,只是幫忙高鐵作帳」?
立法委員李鴻鈞曾試算,就算高鐵營收增加一倍,變五百億元,以利潤率四○%估計,一年僅賺進兩百億,要多久才能還完四千億的負債?
因此,即便政府幫高鐵美化帳面,但基本面問題還是沒改變。更重要的是,道德風險。
全民共同監督!不能落入「高鐵不能倒」思維
現在全民該做什麼?「政府不能再當二次凱子,已經笨一次怎麼可以再笨第二次,」立委羅淑蕾說,「要融資重組,可以,五大股東必須付出代價。」政府應趁機要求五大股東自己做保,把全民被綁架的三千多億債務擔保轉回給高鐵原始股東,回到BOT最原始的精神,由民間盈虧自付,政府零出資、絕不保證。
這個歷任三任總統、十位行政院長,橫跨藍綠兩個政權,耗資四千八百億元才完成的大建設,十二年來,高鐵、政府、銀行團,三方不斷出牌、換牌,既合作又互相威脅。一如前立委陳文茜說,「這件事,一開始就是一個肥貓(fat cat)事件,經營者他(們)早就預期了今天這個日子,第一天他們簽約的時刻,他們就準備好了。」
政府不出手,高鐵可能撐不過今年冬天。即使如此,政府該出手嗎?
過去十二年,因為事情的複雜,我們放任政商妥協,讓高鐵地雷越築越大,如今,全民該從沉默中覺醒,監督政府、監督肥貓,不能再落入「高鐵不能倒」的思維,坐視此財務黑洞越演越烈!
*高鐵七大荒謬
1.不平等條約〉全球最大BOT案,近八成債務卻由政府擔保。
2.零出資謊言〉原說政府不用出一毛錢,現在政府成最大股東。
3.免監督特權〉泛官股持有高鐵36%股份,七成董事席次由民股掌握,不受立院監督。
4.財務高風險〉五大財團投資290億元,兩次聯貸近4千億元,用一元做十四元生意。
5.股東不增資〉發行特別股向國營事業借錢,,把國營事業當凱子?
6.肥貓疑雲〉三個執行副總,每人年薪1,000萬以上,比總統還高。
7.更改會計準則〉合約只有35年,卻要求折舊拉長到六十年以上。
★更多內容請見《商業周刊》第11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