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一年生產的鴨子約2300萬隻。鴨子的數量少,血量有限,哪來的這麼多鴨血?於是廠商便把腦筋動到產量多且數量大的豬血身上,把豬血拿來混鴨血,濫竽充數的比例極高。
其實,豬血本身沒什麼大問題,問題是出在廠商混合二者的過程中動的手腳。
與豬血的顏色相比,鴨血的顏色較為暗紅,廠商為了調色,先加水稀釋豬血,再加入色素,甚至為了延長食用期限添加甲醛或福馬林,這樣的問題就很大了;更別說還有連半滴鴨血也沒有的人工鴨血!
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曾經在節目上示範過,在豆漿中添加紅色四十號色素、地瓜粉、明膠與鹽滷,就能製造出很像鴨血的人工鴨血。然而,紅色四十號色素內含偶氮染料的成分,這是一級致癌物,又,明膠與鹽滷大多屬於工業用料,搞了半天,不但沒有獲得鴨血的養分,反倒還吃進一堆恐怖的致癌化學物質。
就算是不添加豬血的純鴨血,也有可能添加其他的化學物質,比如在一小碗鴨血中加入氯化鎂與明礬,就能讓鴨血膨脹成原來的五倍之多,這樣子的灌水鴨血,同樣恐怖得令人不敢領教。
為了避免把假鴨血吃下肚,在這裡可以教大家一些辨識方式。
用餐巾紙把鴨血的水吸乾,如果它的彈性像果凍一樣,表面有光澤,用筷子不易夾碎,就有可能是假鴨血;相反的,真鴨血的顏色是暗紅色,無論用筷子夾或用手壓都容易碎,且像豆腐一樣滑嫩。
中醫認為鴨血能夠清熱解毒還能補血,然而營養師建議,這類東西還是少吃為佳,因為吃多了會讓身體產生自由基,而自由基會攻擊正常的細胞,會加速身體的老化與導致細胞病變,尤其鴨血與豬血這類血紅素的鐵質攝食過多,還會提高罹患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各種癌症的風險,所以,雖然麻辣湯底可以滿足口腹之欲,但是若能避免,還是盡量少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