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榨乳後經冷卻『未經處理』過的乳汁即為所謂的生乳。」生乳的成分會因季節、品種、個體差異、環境等因素而有差異,因此乳品廠商收集各個酪農戶生產的生乳後,會先經由離心「乳油分離」,將乳脂做調整,達到標準化的效果,所以當消費者購買同一廠商的鮮乳時,才不會有每一瓶喝起來都不一樣的狀況!離心過程中同時也會將塵埃以及異物等去除,以維持牛乳的清淨。
比例調整好後,下一步是要進行「均質」,均質?什麼是均質呢?
如果大家有在牧場看過剛擠出來的生乳,會發現當生乳放置一段時間後,牛奶上層會浮一層黃黃的乳油,難不成牛奶那麼快就壞掉了?!並不是唷!這是正常現象,跟油與水互不相溶的原因是相同的!因此我們要經過「均質」,將乳脂肪球打成小顆粒,使脂肪球均勻分散在牛奶中,以避免乳油上浮的不良觀感。
接下來來說說濃醇香的秘密吧!
生乳因富含營養可提供微生物生長,因此自乳房擠出後,可能會受到環境、乳牛體表、榨乳器具等處的微生物汙染,如果不進行「熱處理」,汙染的微生物就會滋生繁殖,使乳中生菌數增加,不斷代謝產生乳酸使酸度增高,造成風味惡化、新鮮度下降,而影響乳的品質和加工利用。
熱處理依照加熱條件可分為三種,分別是:
- LTLT(low temperature and long time,低溫長時間殺菌)。
- HTST(high temperature and short time,高溫短時間殺菌)。
- UHT(ultra-high temperature,超高溫滅菌)。
藉由「高溫」將所有具有致病力的病原菌殺死,並大幅降低生乳中微生物含量。那這些殺菌方法又有什麼差別,我們常喝到的鮮乳又是以什麼殺菌法為主?
其中LTLT與HTST,由於並沒有完全殺死所有微生物,所以營養豐富的牛奶很容易讓殘留以及開封後汙染的微生物繁殖,因此保存期限短,約為冷藏7-14天。在臺灣,幾乎所有乳品大廠(如味全、統一、光泉等)都是使用UHT加熱法來進行鮮乳殺(滅)菌;UHT由於加熱條件嚴苛(135~150℃,2~10s),可殺滅所有的微生物,因此除非開封過,牛奶並不會那麼快壞掉。
不過由於高溫會使牛奶發生「梅納反應」,並且因此產生許多種的風味物質,進而讓牛奶有一點焦味且具較濃厚的口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人會覺得,在國內喝到的鮮乳比國外的濃醇香!國外(國外當地銷售)較多使用加熱條件較溫和之HTST(72℃,15s),乳清蛋白變性較少,也含有較少因加熱所產生之風味物質,因此保留較多生乳原始風味,喝起來較 UHT 奶稀。
殺菌完成,最後包裝好後,一瓶瓶經過重重處理、讓消費者能安心飲用的鮮乳就上架囉!
參考資料
本文獲「你所不知道的畜產」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