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貨為什麼不賣高價的歐美,要賣你低價的亞洲市場?」陳思軻一人到台灣建立據點,卻面臨因亞洲市場不具吸引力,而貨架上沒貨的窘況。
陳思軻只得不斷的說服老闆與同仁,一次次據理力爭,「當時John(金士頓總裁杜紀川)還開玩笑跟我說,你就去做,不要到處跟人吵架就好。」如今,市場趨勢證明他當初的抉擇是對的。隨著個人電腦成熟、成長趨緩,目前市場上已不流行客製化模組,標準型模組更已成為金士頓的主力商品,占出貨量的八成以上。
價格如賭博、夥伴只認錢
市況壞讓利,養出忠誠部隊
陳思軻的第二道難關,是該如何在價格波動劇烈的記憶體模組市場帶兵打仗?
九月二十四日,金士頓在北京召開一年一度的中國區代理商大會,四個跟著金士頓在中國攻城掠地超過十年的總代理商,聚集上百名員工,一起聽杜紀川與陳思軻談市場、談願景,這些人就是幫陳思軻打下中國江山,也是改變中國記憶體模組遊戲規則的部隊。
記憶體價格波動大,「做這行就像在賭博一樣。」聯強國際貿易中國區產品部總監古文濠指出。最經典的例子是二○○一年網路泡沫後,記憶體價格從年初一顆十一美元,一路跌到一美元以下,年底卻又反彈十倍,價格宛如雲霄飛車般急起直落。
在這樣的市場裡,中國業者都只認貨、認錢,就是不認人,「當時有貨賣就很了不起了,誰還跟你談品牌。」追隨金士頓十多年的代理商恆盈電子總經理趙松清,指出當時市場唯利是圖的氛圍。
因此,陳思軻來到亞洲,進軍中國市場時,市場上的對手都是游擊戰式打法,只講有沒有貨、價格好不好,合作夥伴難有忠誠度可言。當時中國的龍頭勝創科技,就是游擊戰打法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