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期封面故事,我重溫了一本經典行銷書:《定位》,這本書的初版發行時間是四十多年前。 台灣珍奶產業一直是台灣之光,我們是原創者,又極早走到海外,但三十年的戰爭打下來,路,卻越走越窄。 當眾人慶祝台灣珍奶走到美國市場的時候,另一個事實是,台商在東南亞戰場正遭遇中國對手廝殺,營收下滑、王座換人。如主筆茹涵訪問的業者所述:再不改變,台灣珍奶優勢最多只剩五年! 為什麼會這樣?透過茹涵跟記者羽棠的追蹤,我們看到的是:大家定義的戰場根本不同。 我們打的是產品戰,對方打的卻是心智定位戰。 根據《定位》作者所述:定位,就是讓你在潛在顧客的心中,做到與眾不同。 比如,你看到聯邦快遞會聯想「隔夜送達」、Volvo汽車是「安全」、蝦皮是「便宜」,這是直覺的心理反應。 中國的茶飲品牌茶顏悅色,為了一杯茶,去取得郎世寧的畫作版權,再與故宮聯名,以在杯子上印上《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搶的就是「中國風茶」的關鍵字。 客戶喝茶時,會感覺自己喝的茶有文化溫度,在他們分享照片時,形同對他人傳遞訊息:「看!我是有品味的。」
你覺得一杯一百元的奶茶貴,但它的客戶卻覺得:很值! 客人心中的位子,才是最珍貴的不動產。在眾聲喧囂的年代,如果每個客戶心中有座位,一種品項的座位可能只會有一、兩個,先行者得。 「最多人的迷思是,以為產品的實力來自企業的實力,恰恰相反。企業的實力,來自產品的實力,即,產品在潛在顧客心智中所占據的定位。」 過去,我們談定位,說的總是自己有多棒,卻鮮少問對方:「請問你是怎麼想我?你會用什麼關鍵字來描述我呢?」 不管在商場、職場,甚至是兩人的關係,這是個我們最常忽略,卻十分重要的問題。看不清楚它,很多努力,最終只會徒勞無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