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現場,看服務里民變公款分贓...,事關人民公共資源,為什麼掌握在他們的「個人操守」之間?
作者:管婺媛
資深議員賴美惠認為配合款有其必要性,以回應地方緊急需求(攝影:陳宗怡)
抱著「其中必定有詐」的心情,《商周》團隊抵達台南市採訪這位名列「全國配合款」之首兼「全國水利王」的資深議員賴美惠。
雖然,台南市政府早在市長賴清德任內取消固定配額制,僅留給議員「建議權」,但根據我們採訪其他縣市的經驗,有些縣市只是換了瓶子不換湯藥:事情絕對沒有表面上那麼單純。
且根據投票指南的數據顯示,賴美惠在這屆議員任內的前三年,歸列名下的建議配合款工程,總計高達2億2860萬元。我們本次調查近900位議員中,僅有包括她在內的5人擠入「億」級俱樂部。
從數據上看,台南市議員雖沒了配合款額度,但他們能爭取到的經費也不少於其他有額度的縣市。
見了面,賴美惠一直保持鄰家阿姨般的親切微笑,但,該問的還是要問:「議長,妳金額是全國最高誒?」
「第一,我是議長,做服務沒有分區,鄉親找我幫忙,我都盡量幫;第二,我的選區在後壁、白河,是地勢低窪的易淹水區,逢雨必淹,所以需要很多治水工程;第三,我的選區在嘉南平原,有5300多公頃農作面積,農水路很多很長,可以繞台灣3圈,所以我也改善農路⋯」她不疾不徐,講得有條有理。
但我們還是質疑,為何台南市政府不編預算做整治,非要議員出面爭取?
「當然市府有提專案計畫跟中央政府要大筆經費,做逐年分期的改善工程;那(我建議)市府的預算,只是做周邊應急的部分,比如遇到洪水、天災,分期工程只有前面做完,後段還是會淹水、崩塌,所以才需要緊急因應啊!」賴美惠繼續接招。
她帶著我們前往後壁、菁寮的無米樂社區。確實,放眼望去,四面全是稻田,如棋盤交錯的水溝、大排竄流其中。這裡是台南地勢最低窪處,今年7月初,一場豪雨讓此區水淹至膝。
「我也是聽到你們說,才知道自己這幾年爭取了這麼多經費⋯」領著我們看農地與水利工程的賴美惠,一邊手指著眼前的抽水站、大排,一邊解釋,她的選區有6、7個大排經過,「光是菁寮大排,治水預算總計要2、30億,中央每年編列1億多元,要完工,你看要做幾年?」
應急、回應基層緊急需求,是她的論理憑據。但,讓議員既可監督預算又能使用預算的制度,本身仍充滿矛盾與漏洞,而且,洞甚至多到足以「藏污納垢」。
場景,轉換到雲林縣。
雲林縣議員李建志直接點出配合款制度的黑暗面,大膽向《商周》團隊爆料地方上官商的分贓文化。(攝影:陳宗怡)
適逢選舉期間,議會休會,整個縣議廳,空空蕩蕩,相當冷清。坐在辦公室內接受訪問的縣議員李建志,是雲林縣配合款金額排名第二高的議員。
知道我們的來意,他也沒任何遮掩的表明立場:雲林縣太窮,縣府預算一年不過300多億元,人事費用就占一半,剩餘的,縣府也只能規劃主要建設,「但很多小型農水路都缺經費整修,配合款有存在必要,因為我們走基層,才會知道基層有哪些需求⋯⋯」
他講話是連珠砲型的,開口就停不了,時常穿插笑話,偶爾還會引古詩諷今。但吟詩到一半,他忍不住向我們爆料:有議員長期利用配合款圖私利!
劇情突然急轉直下,持贊成配合款立場的李建志,開始跟我們罵起配合款延伸出的弊病。
「雲林縣議員愛鋪路、鋪AC(瀝青柏油),你問為什麼?因為有利潤啊!」他開始解說這個複雜的分贓系統:雲林縣路面工程全由約十家瀝青業者供料,但業者們會自組成聯盟,抬高價格喊價。因此,不論誰得標,多出來的錢就回饋給公會,同時也「回饋」給拿配合款修路的議員,「這陋習存在至少20年了」。
事後,我們跟雲林縣內接起電話的5家瀝青業者查證,他們都否認自組縣級公會,但大家都是全國瀝青公會成員。「我們都是各自做各自的生意,大家還在削價競爭,都砍到見骨了!」一位業者說。
對於李建志的爆料,我們仍半信半疑。但,李建志帶我們前往一家位在溪流邊的瀝青廠。黑色廢渣直接排入溪流中,廠區內堆滿砂石、瀝青,全無塑膠布覆蓋,任風吹沙。我們好奇,為何沒人檢舉,他一副「你們真的天龍國來的眼神」對我們說:「這麼多議員在『幫忙』,怎麼管?」
為什麼無法管?「誰敢得罪議員?」他說。
賴美惠治水跟李建志爆料的內容,讓我們看到配合款的兩面,也看到這制度高度仰賴議員個人品行操守。
如果,有人說服你,配合款應存在的原因,只是因為好議員會拿錢做好事,回應基層,難道,你就會允許自己對壞議員的惡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