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在地人非常討厭他們的首相布朗,我們在進行街頭採訪時,問起「你最想跟哪個G-20元首講話?」不管說出來的是誰,都一定加條但書:「拜託!不要布朗!」
儘管負面輿論甚囂塵上,布朗對於倫敦高峰會的企圖心與動員力,異常高調。倫敦當地一份超過一百五十年的晚報Evening Standard,形容G-20這個會議,已經被布朗弄得鬧熱滾滾,所以如果會議無法端出具體的牛肉,將是「不可想像卻並非不可能」(unthinkable but not impossible);一旦不幸一語成讖,布朗極有可能在明年的大選中,斷算自己政治生命。
因此布朗卯足了勁為G-20造勢:前腳才剛踏進國門,後腳已經接受Evening Standard的專訪,暢談自己對G-20的期待。三月三十日這篇名為「天賜倫敦良機,領導世界脫離危機」的文章,布朗除了重新強調G-20的三大目標--重建金融管制體系,反對保護主義和繼續提供財政刺激方案之外,他並且呼籲全世界的經濟體應該一起合作。他說:
「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我們可以甚麼都不做,就讓經濟衰退主宰整個世界,甚至退回孤立主義,我們也可以像一個世界社群,共同行動並反擊造成全球傷害的經濟衰退。這便是本周我們在倫敦所要面臨的考驗。」
看在我這個外國人眼裡,我私下以為這是一篇措詞十分中肯有力的宣言,讀完不禁對於互助的世界社群,心嚮往之。但是不可否認,我也會相當自私地想,「為什麼你們這些先進國家捅出來的大簍子,要找我們一起補破網?」
我心裡帶著這個疑問許久了,沒有答案;直到上星期六,我在倫敦國會大廈前的遊行隊伍裡,遇見Alison。
Alison是個面貌清秀的年輕母親,走在隊伍中間,舉著小小的標語,並不起眼。她告訴我,她認為金融風暴這件事,全是G-20這些大國惹的禍,但這些禍首的遭遇,遠不及被殃及池魚的小國來得慘,因此她想表達的就是:希望這些大國多幫幫小國的忙,協助他們度過金融危機;「不能好的時候只顧自己,壞的時候就希望別人出錢。」
我說,「我就是來自於你說的小國,台灣。」
「喔~~是嗎?那我祝福台灣好運。」Alison微笑地說。
坦白說,我既吃驚又感動,萬萬沒想到先進國家如英國,除了不停地期待新興國家挹注資金給IMF、共同灑鈔票振興經濟外,依然有人嘗試關心自己以外的國家。看來,在布朗剴切陳詞之前,已經有人默默地著眼於人類本身,而非金錢。
情況有點像加拿大詩人李歐納‧柯恩所講的,「每一個生命都有裂縫,如此才會有光射進來。」是吧,每朵烏雲都會鑲銀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