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條件先保留,有面試機會再提供
薪資細節是雇主的商業機密,應考慮避免在履歷中先行揭露。如有必要提到薪酬數字,建議提供自己的期待薪資,作為薪資談判與討論的依據。
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會想要在與企業碰面前,就讓企業知道自己的薪資,但也為了對企業釋出善意,表現自己對於薪資相當有彈性,所以也時常在履歷中,提到對於薪資的期待是「面議」或「依公司規定」。
其實在履歷中不管是寫「面議」或「依公司規定」都顯得有些多此一舉,但會寫「面議」的人,往往都是薪資相當不錯,特別是擔任高階主管的人。他們相當有自信,只有符合期待薪資條件的工作才會考慮。
而會將期待薪資設為「依公司規定」的人,相較之下,代表著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沒有足夠的自信,所以選擇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為自己爭取一個工作機會,這通常屬於比較年輕或剛出社會求職者的做法。
然而,求職一定要顯示出企圖心,不管你是資深或是年輕的求職者,都要盡量把握主導權。談薪水的姿態代表著一個人的能耐,也是一個表現自己談判能力的機會,所以薪水談得漂亮,往往能夠讓企業對你有不同的評價。
關於是否要在履歷中提到薪資,如果你的履歷是準備投遞給獵人頭公司,那我們就會建議一開始就提供心目中的目標薪資。只要是合理的數字,如果有合適的職缺機會,獵人頭公司都會盡可能以這樣的目標來為你爭取。但如果履歷是要直接投遞給企業,那就不太建議你一開始就提供。
有個目前在外商公司擔任專案主管,薪資好、工作也相當穩定,直到最近換了一個新上司,讓他動了轉換跑道的念頭。畢竟自己也不急著離開,而且覺得要走一定要有更好的條件,所以在他的履歷中,也不忌諱地將自己目前的薪資放入,同時更提出薪資需要有30%的漲幅。
履歷寄出給其他企業後,雖然有許多適合的工作職缺,但都沒有任何回音,所以他前來找我們諮詢。看到他在履歷中提到自己期待的薪資,很顯然企業對於他要求的加薪幅度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就算對他有興趣,也只好先不找他面試。
所以我們要他先不要在履歷中提到薪資的部分,而是先讓自己得到面試機會。他把薪資資料先刪掉,再寄給其他公司後,果然就有一些面試機會。他得到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提供比他目前薪資高約15%的條件,但他提出半年後,如果達成企業所設定的目標,就讓他自動再加薪15%。
雖然這超出企業原先的預算,但因為他展現出相當的自信,讓企業願意給他機會嘗試,所以就爽快地答應他的條件,使得他達成原先所設定的薪資目標。
如果你一開始就提供薪資條件給企業,就會使企業有機會以薪資預算來篩選你。所以重點是,不要讓薪資條件影響到你的面試機會,一定要先得到面試機會,一隻腳先踏進門,後續再來爭取你的目標薪資。
徵人廣告上的條件,並非所有要求都必須具備
企業徵才廣告中的人才條件,大都是描述一個心目中完美人選的樣貌,並不一定是非具備不可的條件,所以不需因為不符少數資格而輕易放棄。
有些企業在招募廣告中列出人才條件時,往往描述得相當簡略;當然也有許多企業為了避免收到眾多不適合的履歷,所以在尋找人才時,往往就會在招募廣告上,列出許多應具備的條件。
由於條件描述得相當仔細,所以部分有興趣的人,往往就在充分瞭解、逐一比對後,發現自己沒有完全符合,而決定不投遞履歷,這樣就有可能使得自己失去潛在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