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果細心完整地列出人才條件,你可以將之視為該職務最完美的人選,但這只是企業的一個理想目標,而目標與現實往往還是有一定的落差,所以通常企業最終找到的人才,並不會十全十美地完全符合。
所以,要是每個人光看到企業所列出的人才要求,就自忖自己並沒有完全符合,而放棄這個機會,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當然,也不是說你只符合一兩項要求,就可以毫不考慮地投遞履歷應徵這份工作,那樣也是不行的。畢竟所有的人才要求中,有些條件是必須要具備的,有些條件是加分的,有些是可有可無的,有些甚至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重要的是你需要能夠審慎分析,哪些人才條件才是這個職位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個求職者對一家公司的專案企劃工作感興趣,該公司在職缺廣告中列出十來項條件,他看過這些條件後,自忖自己並沒有完全符合,特別是該職位有英文方面的要求,但因為他的英文並不是特別流利,幾經思考就決定先不要將履歷投遞過去。
但經過兩個禮拜後,他看到這個職缺仍在刊登,於是來詢問我們的意見,評估自己是否有機會。我們瞭解該公司的客戶主要都是國內企業,使用英文的機會應該不多,所以建議他嘗試看看。
他如實地在履歷中提到自己的英文並不流利,但具備其他該有的經驗。將履歷寄出後,出乎預料地,對方仍邀請他去面試。
面試主管對他的工作經驗相當滿意,因為他曾經幫許多公司做過企劃案,所以職務技能相當全面。主管也跟他說,假如他的英文流利當然是加分條件,但事實上,英文在這份工作上用到的機會並不多。
雖說如此,他還是認真地表達加強英文能力的意願,提出一個完整的學習計畫,主管被他積極的態度打動,所以就毫不猶豫的給了他這份工作。
只要自身具備該職務的核心經驗與能力,那就建議你大膽地嘗試應徵該職缺,而不要因為自己沒有符合所有的條件,就在那躊躇不前,那反而會失去許多本來該屬於你的工作機會。
關閉在人力銀行上的履歷,主動應徵想要的工作
自己努力追求來的工作,往往比自動送上門的工作更適合自己。用不著在人力銀行上開放自己的履歷,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找尋適合自己的機會。
一旦你在人力銀行網站上,填寫完履歷表格後,就可以選擇「開放」或是「關閉」自己的履歷。而這個選擇,就會影響到付費給這些人力銀行刊登職缺的企業,是否看得到你的資料。
企業只可以在人力銀行的資料庫中,搜尋到選擇開放個人資料的履歷,而如果看到合適的履歷,就會主動聯繫人選、邀請面試。除了可以主動搜尋人選外,企業也往往透過人力銀行收到兩種管道的履歷,一種就是求職者主動投遞的履歷,另一種就是系統協助媒合配對的履歷。
有意願主動投遞履歷的人,往往都已經對企業與職缺的需求,大致做了一些瞭解,對企業來說,這樣的人比較有可能事先做了些功課,學經歷也較為適合,所以往往會花較多時間,查閱此類求職者的資料。
有一個求職者想換工作,由於他過去只使用過人力銀行平台求職,且本身也沒有時間上的壓力,所以就決定將他在人力銀行上的資料重新整理一下,就將個人履歷設定為開放狀態,等待合適的機會來臨。
有間企業看到他在人力銀行上的履歷,就一直主動邀請他去面談,而且幾乎每個月都對他發出邀請函。在拒絕這間企業半年後,有一次該企業的人資主動打電話給他,他感到不好意思,就同意去面試了。
面試過後,他覺得這間企業似乎相當有誠意,想要去嘗試看看,又擔心是否合適,所以先來找我們諮詢。我們知道這個職缺已經對外招募一年,至今仍沒找到合適人選,因為該企業的流動率高,之前雖有相關人才加入,卻都待不滿試用期,所以建議他先不要嘗試。
同時,我們建議他不要繼續開放自己在人力銀行上的履歷,同時搜尋幾個合適機會作為目標,主動出擊將履歷寄出。結果,他不需要開放履歷,就得到好幾個相當不錯的面試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