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傳》

  • 出 版 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4/06/12
  • 作     者史帝芬.柯內留斯
  • 定     價420元  優惠價7.9折/332

蘇聯在藤普林的駐防地,位於城門前的佛格爾珊(Vogelsang),是那兒具有異國情調的事物之一。佛格爾珊與蘊思朵夫(Wünsdorf)一樣,是蘇聯在境外最大的軍事基地,有二十五裝甲師等多個單位駐紮。士兵們在城裡進進出出,梅克爾會利用機會與穿著軍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她的語言天分遺傳自母親,海兒琳是拉丁文、英文老師,但因為與新教的牧師結婚而不准在東德教書。柏林圍牆倒塌後,海兒琳重回教學崗位,在柏林傳教士學校為教會的職員上課。女兒不想當老師,她不希望壓迫的制度繼續下去。

愛旅行的聰明女孩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八年級時(相當於國二)就獲准參加全國性俄文競賽,事實上,只有十年制專科學校的十年級生才能參賽。雖然她年紀較輕,卻被選為俄文最佳的女學生,排名第三,獲得在東德四處旅行以及到莫斯科旅遊的獎賞。她在莫斯科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還被人問及關於兩德統一的問題——多麼諷刺的時刻。這些都出乎她的預料,而過了兩年,她真的是十年級生了,又在俄文競賽獲勝。很清楚的,她會繼續念高中,並且取得高中文憑。

安格拉怎麼說都是個優秀的學生,想當然爾以最高分通過高中畢業考試。記者羅爾(Evelyn Roll)在國家安全部梅克爾檔案中,找到描述她與俄文及蘇聯之間關係的一段話:「安格拉眼中的蘇聯是領導者,而不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所順服的獨裁專制角色,但俄文以及蘇聯的文化又讓她十分讚賞。」這句話的含意至今仍然成立。

喜歡旅行、喜歡交朋友,一直是梅克爾的特質。孩提時她在柏林的奶奶家度過部分假期時光,「兒童該享有的一樣不缺,那真是最幸福的日子,晚上我可以看電視到十點,早上十點就跑出家門,逛遍各家博物館,一樣展品也不遺漏。」梅克爾後來說,她家幾乎從不看東德的電視,「除了運動節目之外」。梅克爾也開始在柏林展開發現之旅,外國人及其生活尤其讓她著迷,「我認識了保加利亞人、美國人和英國人,十五歲時與美國人一起去用餐,講東德的事情給他們聽。」她坦率承認:「哎呀,今天的我就不會這麼輕易開口了。」很可惜,至今還沒找到以前和梅克爾聊過天的犧牲者。這個後來當上總理的女孩,想必令人留下了印象。

一直到十年級,卡斯訥全家人一起出門旅行,包括梅克爾三歲時出生的弟弟馬庫斯(Marcus),還有差她十歲的妹妹伊蕾娜(Irene)。其中兩次旅遊讓梅克爾記憶猶新:柏林圍牆築起的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前不久,這一家人剛從巴伐利亞回來,來自漢堡的外婆也坐在福斯金龜車內——這應該是她最後一次和女兒、女婿及外孫一起旅行。星期五開車回家的途中,赫斯特留意到森林裡架起了一大片刺網,而且很不尋常的有好多士兵,他心中掠過一種不好的感覺。到了星期天邊境關了,築起了圍牆。梅克爾對這個八月十三日的記憶栩栩如生,媽媽一整天哭個不停,教堂裡舉行禱告,女孩梅克爾覺得自己要暈過去了,因為她很想幫忙,卻插不上手。

雖然卡斯訥家與許許多多的德國人一起,承擔著被分隔開來的命運——梅克爾直到一九八六年才首度來到西德,但是這個家庭的心中,仍保留了一個未被分割的德國。分割讓父母親很不甘心,女孩梅克爾覺得自己和新國家沒有關係,她興致高昂注意著西德的政局,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海涅曼 當選總統的消息。西德內閣成員的名字她倒背如流,在森林莊的家中,西邊的電視和新聞室必定要收看的。

本網站版權屬於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1999 - 2014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