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關於G20 現場直擊 G20觀察團評論 深入報導 總主筆講評


 
  德國《明鏡周刊》:六位經濟學專家看G20
  2009/04/01
 

他們分別是前IMF首席經濟學家Kenneth Rogoff、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Robert Solow、普林斯頓大學教授Harold James、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官員Heiner Flassbeck、柏林洪堡大學教授Michael Burda。六位專家的意見或著重財政刺激,或著重金融監管,或著重強化IMF功能,容有差異,卻都期待G20有所作為,好讓世界早日走出衰退泥沼。<看完整原文>


 
  《衛報》:倫敦高峰會幕後花絮
  2009/04/01
 

當各與會元首陸續搭乘總統專機降落倫敦時,工人出身的巴西總統,卻選擇了更環保的方式──搭乘Eurostar高速火車。相較之下,歐巴馬的出訪規格就豪華得多,不僅代表團人數龐大,當歐巴馬飛抵倫敦後,將直接搭乘美國自家的直昇機「海軍陸戰隊一號」,前往美國大使官邸下榻。其他各國領袖,則有機會領教到倫敦街頭的塞車滋味。

此刻的倫敦是世界輿論焦點,作為東道主的英國政府,在設宴款待各國領袖上,也得考慮周全,絲毫馬虎不得。比如說,考慮到有信仰伊斯蘭教的領袖與會(像是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宴席上就不會出現豬肉。當各國元首於晚宴上交換意見時,第一夫人們則會另外被安排齊聚一室,享用與她們的配偶一樣──由英國明星主廚奧利佛(Jamie Oliver)設計的菜單。《哈利波特》作者J.K. Rowling、名模黑珍珠Naomi Campbell等英國名女人,都會是第一夫人們的座上佳賓。至於德國、阿根廷兩位女性元首的先生呢,雖然不會出席晚宴,也都各自安排了在倫敦的行程。<看完整原文>


 
  《華爾街日報》:G20架構仍有潛在對手
  2009/04/01/ 09:18
 

《華爾街日報》這篇報導中分析,現在就認定G20的地位已鞏固,可能還言之過早。包括IMF擬議中的新理事會,以及向來被視為富人俱樂部的G7(七大工業國組織),在協調各國處理全球性問題上,都是G20未來的潛在對手。

G20如今的問題在於──參與成員太多,又缺乏常設人員落實計劃。更多的成員國,意味著徒具形式的聲明會更多,而遷就互讓會更少。此外,若希望G20能成為常設組織,難免又讓人擔憂,這不過是再造出一個新的國際級官僚系統罷了,依舊無法有太大作為。<看完整原文>


 
  《財經網》:要求IMF發行債券有先天難處
  2009/04/01/ 09:18
 

英國學者Richard Portes接受《財經網》專訪時,對中國前陣子「以購買債券的方式注資IMF」的建議,提出了反向思考。

Richard Portes的重要論據是,「IMF不具備收稅的能力,沒有財政支持,怎麼發債?」儘管IMF章程中允許發債,但因為要發債必須要有償還能力,迄今IMF還未使用過此一方式籌資。這無疑給中國的提議澆了一桶清醒的冷水。

但另一方面,即便美國不願意放棄它在IMF那關鍵的一票(IMF許多重要提案需要通過85%的同意門檻,而美國享有的投票權將近17%,等於變相擁有了關鍵的否決權。)Richard Portes也建議,IMF可以透過增加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創造出「多國否決權」的制衡可能性。一旦幾個關鍵的發展中國家將投票權聯合起來,也能超過15%的話,美國就不敢任意否決他國的提案,以免有利於己的提案也反過來被否決。<看完整原文>


 
  《泰晤士報》:法國總統薩科奇揚言退席G20高峰會
  2009/3/31
 

法國總統薩科奇揚言,若是G20高峰會不能滿足法國方面所提,加強金融監管的要求,他不排除退席以示抗議。

薩科奇的顧問表示,法國不願意看到G20成為一場口惠不實,「虛假的勝利」。薩科奇此舉不管是不是虛張聲勢,但都給這場倒數計時中的峰會添了變數。各國之間利益衝突難免,會前的隔空交火格外引人注目。<看完整原文>


最前頁上一頁12 345下一頁最終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