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關於G20 現場直擊 G20觀察團評論 深入報導 總主筆講評


 
  德國《明鏡周刊》:振興方案不同調,歐盟主席嚴辭砲轟美國救市方案
  2009/3/25
  對於是否擴大振興方案的規模,歐、美一直各有不同調的主張,這次輪到捷克總理塔波蘭尼克(Mirek Topolanek)發難。塔波蘭尼克是現任歐盟理事會的輪值主席。

塔波蘭尼克抨擊美國的救市方案是「通往地獄之路」,過大的開支將破壞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塔波蘭尼克的主張雖然不違背歐盟數月來的一貫立場,但過激的措辭讓各國元首不敢茍同。塔波蘭尼克的內閣甫於捷克議會的不信任案投票中垮台,但他仍將繼續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直到六個月的任期結束。

歐盟成員國不久前好不容易在布魯塞爾達成共識,決定注資七百五十億「歐元」進入IMF,並將歐盟緊急援助基金的規模擴大到五百億歐元,後者可望協助其東歐成員國度過迫在眉睫的經濟難關。在另一篇稍早的報導中,《明鏡周刊》補充道,歐盟前述共識中,還包括投資五十億歐元於能源及寬頻網路基礎建設──這是第一個真正在歐盟層次上提出的振興方案。

歐盟的意見也許讓美國難以滿意。歐巴馬日前才疾呼:「我們不希望只有某些國家額外付出努力。」振興方案存在的搭便車兩難,傷透了各國腦筋。
<看完整原文>

 
  《路透社》:銀行業巨頭呼籲各國,實施金融管制勿操之過急
  2009/3/24 17:14 GMT
  距離G20峰會僅剩一週,德意志、摩根大通、三菱日聯、花旗、高盛、巴克萊、渣打等重量級銀行的大老們,於英國首相布朗的邀請下,連袂來到倫敦共商金融危機對策。

由於規範金融業將會在這次G20峰會上成為重要議題,金融鉅子們向布朗強烈主張,希望這次與會成員國不要在危機仍未過去的此刻,急著推出「短期的規範措施」,導致各經濟體復原遲滯,反倒傷害了應當施加於金融業的「中、長期改革計計劃」。

但在金融業內部的風險管理、績效獎勵制度等議題上,雙方倒是達成了共識,同意有必要作出改革,以維持金融秩序的穩定。
<看完整原文>

 
  《紐約時報》:貿易保護主義讓G20蒙上陰影
  2009/3/22
  《紐約時報》指出,許多專家學者此刻都憂心起貿易壁壘的問題,G20倫敦高峰會恐怕無法就此議題達成強烈共識。世界銀行不久前的報告指出:自從華盛頓峰會結束後,G20成員國中有17個實行了共計47項措施,意圖阻撓自由貿易。

在經濟不見好轉的情況下,各國領袖勢必承受國內就業者施加的龐大壓力,保護主義措施很可能連串出籠,循此發展下去,貿易大戰將一觸即發。除了先前引發龐大爭議的「買美國貨」條款外,各國振興方案的補貼對象也是關切重點,此外,貿易保護主義也可能以綠色、環保之名現身。

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日前不排除未來徵收碳排放關稅的一席話,也許是關稅壁壘重興的訊號之一。事實上,這場貿易戰已經是進行式了,墨西哥週一宣佈,將對24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以報復美國限制墨西哥卡車司機使用美國公路的權力──這先前曾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所保障過。

哈佛經濟學教授直言:「未來兩年對自由貿易來說,恐怕會是一場耗劫。」 <看完整原文>

 
  《華爾街日報》:中國央行G20前夕出招,挑戰美元霸主地位
  2009/3/24
  G20高峰會在即,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先丟出一顆無預警震撼彈。他在央行網站發表文章,呼籲應該降低美元、歐元和日圓等個別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主導作用,採用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貨幣。

《華爾街日報》指出,過去已開發國家常藉這類會議場合,批評中國的經濟和匯率政策。但這次,中國態度明顯強硬,畢竟美國經濟振興方案的舉債,需要中國的金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擴大援助能力,也需要中國注資。在此前提下,美元作為主要外匯儲備的地位短期內仍不會改變,但周小川這一番言論顯然給了美國一記強大反擊,並加深各國思考重塑國際貨幣體系的必要性。 <看完整原文>

 
  《經濟學人》:期待G20記取1933年的教訓
  2009/3/14
  《經濟學人》在G20財長會議期間,撰文點出幾項值得注意的焦點:

首先,大西洋兩岸對於議題的優先性一直無法達成共識。當歐盟聚焦建立金融管理機制時,美國卻希望歐盟國家能配合擴大振興方案的規模。《經濟學人》點出美國的一大盲點:忽略掉許多國家都有Automatic Stabilizer(自動穩定機制), 社福系統就是其中之一。(編按:比如當經濟衰退時,失業者眾,申領福利援助或失業救濟的人數會大幅上升,事實上就意謂著政府在「增加開支」以維持社會穩定)

儘管歐美在振興方案上有前述歧見,在金融管制上則已建立部份共識。德國和法國過去就一直要求英、美落實監管大本營在倫敦和紐約的避險基金,未果;但此次英、美應該會從善如流──儘管避險基金和同樣將被開刀的避稅天堂一樣,都算不上此次金融危機的元凶。

此外,不久前結束的金融穩定論壇,則給了G20另一種銀行監管的可能性建議:他們提議應要求銀行將來在晴天時先未雨綢繆,提列更多盈利為準備,等到雨天來臨時,再從這些準備中提出資金來躲雨,如此可望降低金融業受景氣循環的影響程度。但《經濟學人》同時評論道,對會計原則的制定者而言,這有點像脫褲子放屁,太拐彎抹角,不如直接要求銀行提高其資本比率。<看完整原文>

 
  《BBC》:歐洲民眾渴望得到方向感。
  2009/3/21 15:56 GMT
  法國大罷工如火如荼,在這篇報導中,《BBC》的記者深入歐洲各地的民眾間,瞭解憤怒從何而來。金融危機讓人們格外需要能提供方向的領導人,以及對老百姓們處境的理解和同情。人們的憤怒源自他們感覺不被傾聽。

透過《BBC》記者的走訪,我們有機會一塊來聽聽,歐洲民眾是怎麼想的。<看完整原文>



最前頁上一頁12345 下一頁最終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