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忘記密碼加入會員  
首 頁 關於本調查 調查報告書 中國變種人 台灣同樂世代 兩岸80後工作觀 挑戰新突破力
 
 
打開韓寒
打開郭敬明
打開婁楠石
打開李德濤
 
蔣方舟
1989年10月出生
中國最著名的八O後美少女作家之一
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
十一歲完成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引起爭議
 

中國最著名的八O後美少女作家之一。1989年10月出生,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並被改編為漫畫書。十一歲寫成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爭議和討論,對八O與九O後有獨家見解。


蔣方舟Q&A
 
  中國美少女作家問:台灣年輕人,你們不焦慮嗎?

問:請介紹你自己
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出版過一些書。現在讀大三,還在寫書。

問:很多80後被我們訪問的時候,都說自己是先樂後苦的一代,你認為是大家過去的日子過得太舒服,還是,現在的日子真的有這麼辛苦,我們不懂:大家會不會太放大了點?
蔣方舟:樂,恐怕因為他們那時還是小孩吧,懵懵懂懂,沒有責任和負擔。後來苦,是因為發現未來一下子變得很近,自己需要迎戰社會了。

也許和大環境也有關係,八九十年代剛市場經濟,混亂但生機勃勃,機會多,似乎很容易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到了2010年,財富和機會都被瓜分得乾乾淨淨了,對年輕人來說,看到的類似於希望的東西越來越少。

問:那你會怎麼形容,屬於你這個世代的年輕人。
蔣方舟:我是89年生的人,比我大一點點的80後,已經在工作,在忙著想著怎麼買房子,比我小一點點90後,還在象牙塔里,在忙著考好分數忙著追星。所以我卡在兩個世代中間,也不知道怎樣歸納和總結。

問:我們不懂,我們這次的研究發現,中國的八O後,有四成都認為自己跟其他同儕是站在不公平的起點競爭,但還是有七成五的年輕人,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以這是不是可以解釋,中國的年輕人面對凝固,不公平的社會,不憤怒,仍選擇自立自強?

蔣方舟:我也願意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然我知道這不一定是現實,但是一旦相信,多少有了點拼搏的動力。因為不管起點是不是公平的,發令槍一響,都要起跑。要是連基本賽制都懷疑了,那就只能站在起跑線處一動不動,那種拒世更是毫無意義。

問: 我們不懂,這種「彈性」是來自中國人的傳統性格,還是?
蔣方舟:有國民性的成分,不公平也不會揭竿而起,或是罷工耍賴,只覺得耐忍些一切就都會好起來,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

問:那你呢?你是如何選擇面對這樣的社會?
蔣方舟:我還沒想好,要看到時候社會以什麼面孔對著我吧。

問:我們不懂,為什麼這次訪談中,有很多年輕人說,我最在乎的還是家庭。但是在中國,又出現像是:父母是禍害這類的小組。你覺得,家庭對於80後的意義,到底是壓力,還是依歸,大家是怎樣看待。
蔣方舟:因為時事險惡,社會黑暗吧,友情愛情都不大靠得住了,家庭就回歸了“永遠的避難所”這樣溫情的意義。再加上房價貴,有的年輕人成年已久還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必須在乎家庭。但是這種被迫的親密,社會性的依歸,又讓年輕人覺得壓抑不適,和父母的距離越近越是覺得他們都是禍害,是自己不幸命運的根源。儘管這樣,還是要和家庭、父母捆綁成難捨難分,成了惡性循環。

問:那你呢?你是怎樣看待家庭?
蔣方舟:我家庭觀念比較淡薄。對家庭的態度是:苟富貴,當然不會相忘;失敗了,就希望家庭能收留我,讓我不至於惶惶如喪家犬。自己成立家庭的事還沒想過。

問:你人生最重要的優先順序是甚麼?
蔣方舟:寫作,能寫出好東西來最重要。

問:我們不懂,80後會談到公平,但明明,大家身為獨生子女,從小擁有最多的資源,怎麼還會跟60/70後主導的社會,強調公平兩字?
蔣方舟:不公平是針對同代人說的。一個二線城市工人家庭的孩子,從小擁有的「最多資源」,和大城市生意人的孩子擁有的“最多資源”,當然沒有可比性。

問:還有很多人說到善良,有人說品性好很重要,團隊也很重要。我們不懂,這跟臺灣過去認知,中國的80後,就是汲汲營營在學校力爭上游,知道要出頭就必須把別人打敗的80後,是同一群人嗎? 還是這是兩回事情?
蔣方舟:我也覺得這是矛盾。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被告知的,就是道德的重要性,團隊的必要性。它們是我們全部成長教育的核心,烙在腦門上。可另一個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振聾發聵的,就是說將來社會你死我亡,一定要培養競爭意識,所以我們幼稚園的時候就在搶凳子。這種分裂一直都在,等到走向社會,就看這兩種植入基因(道德至上、團隊作業vs競爭智商、個人主義)開始打架角逐,看誰滅了誰。

問:怎麼在80後身上,會有這麼多不懂?
蔣方舟:我也不懂。

問:在九O後身上,你覺得會有這麼多不懂發生嗎?你最不懂的事,是甚麼?
蔣方舟:一定會,只會更多,不會更少。我其實說不出最不懂的事,如果用過去的標準衡量,就覺得九0後徹底脫軌。如果願意理解,就覺得一切都合情合理。

問:你覺得這整個社會,對於80/或是90後,到底理解的夠不夠?這是個彼此認知,跟體諒的社會嗎?
蔣方舟:不夠,還停留在不斷給80/90後貼標籤的階段,標籤貼得越來越多,恰好是越來越拒絕理解的表現。我現在覺得彼此認知體諒沒那麼重要。大家各就各位各做其事就是最好的溝通了。或者像西方六十年代的年輕人一樣,嬉皮地垮掉,被主流社會徹底不理解,我甚至也覺得挺好。中國年輕人需要這樣的狂歡和鬆弛。所以,我只是想說世代之間彼此認知、打成一片沒有那麼重要。

問:你有幻想過嗎?十年後,當80後成為三十到四十歲的社會中間主力時,會為社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蔣方舟:現在,最大的80後已經成為社會主力了。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積怨——關於競爭的殘忍,關於不公平,都是他們改造社會的起點。

問:現在的你期待,進入社會嗎?為什麼?
蔣方舟:期待,因為原來沒進入過。

問:你對於臺灣的年輕人,有沒有甚麼不懂的事情,也想問一問?
蔣方舟:你們為什麼不焦慮?

■完整的蔣方舟報導,請見《商業周刊》第1197期

 

青年志 東方線上 青年志 TVBS sina
asus DAIKIN ORIS PayEasy Samsung Yahoo 中興保全
中華電信 iEN 文建會100 文建會創意產業博覽會 公視 仁寶電腦 外貿協會 南科產學中心 桃農
國泰世華 華航 新禾齒科 戰國策 第22屆台北國際醫療展
本網站版權屬於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1999 - 2024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