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保基 / 農委會主委
農業一直是我們生活中可貴的資產。
日本和英國從2005年就開始在小學推動食物與農業教育課程,英國也將在2014年將「食育」列入所有中學的必修課程,讓孩子從小有正確的飲食觀念,知道食物從哪裡來?以及食材的安全性。回到台灣,我們同樣認為有必要讓台灣的學童多接觸食物與農業的教育。
欣見「商業周刊」和「一籃子公司」合辦的「田野教事」營隊成立,藉由農育與食育兩大體系,讓學童拿起鋤頭,腳踩泥土,插秧、播種、採摘無毒果蔬、炒菜。讓學童與農會人員、農夫、蚵婦、漁農對話,從他們踏實的步伐,體悟農民的辛苦和堅持,敬天地和知福惜福的態度。學童學習到感恩回饋、尊重自然的價值觀,以及堅毅的生活態度。
我們相信親近土地的學童,會在心中有一片更豐裕的世界和無垠的夢想。
張永成 / 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
全台灣有302家農會,40家漁會,加上無數辛勤優秀的小農,建構了今日的農業,它是台灣豐厚的資產。當日本、英國紛紛把食農教育納入中小學的課程時,我們認為更有必要讓台灣的學童多接觸食農教育。
欣聞「商業周刊」和「一籃子公司」合辦的「田野教事」營隊成立,這就是以大自然為教室,讓學童從勤奮小農身上,農、漁、牧多元的接觸中,每天回饋給小農的事物中……,將五感知覺一一打開,從土地到餐桌,從飲食到環境,從內省到行動,認識正確的健康飲食和農育。一點一滴學會「感恩、尊重、堅毅」的生活態度,並帶回學校,融入日常生活中。
我們希望台灣的學童有更多親近農業的機會,讓這塊土地和農業帶給學童更豐美的視野和鏗鏘前邁的步伐。
王志文 / 農訓協會秘書長
大地終於開學了!由《商業周刊》與「一籃子股份有限公司」所主辦的「田野教事」營隊終於開始了。在「田野教事」裡小朋友「向自然學習,自然懂得珍惜。」;在「田野教事」裡「鳥聲是上課鈴,田埂是跑道,快樂農夫是班導師。從除草、種菜、施肥、拔菜到炒一盤菜,透過身體力行打開五感的知覺,學會愛惜食物、懂得尊重自然,一場心懷感恩的學習之旅,別讓孩子缺席!」。以上的優美文字正是「田野教事」的廣告文案,而農漁會夥伴們需要學習的可能不只是這些文案的撰寫,而是整個營隊活動的縝密規劃與商業模式。
類似的營隊或食農教育課程在台灣並不陌生,但是究竟應如何操作才可以讓活動年年永續、能夠讓主辦方與農漁民穩定獲利,才是這一次「田野教事」營隊值得觀察與學習之處。如同Preis與Frederick所說的:「商業不是單一領域的運作,它包括會計、財務、行銷、組織行為、經濟、生產和營運。」所以商業不只是商業;同樣的農業也不應該只是農業。我們期盼台灣的農漁會不要只在現有的市場裡競爭,更希望新開拓的廣闊藍海會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大自然循環裡不斷的走下去。(本文摘錄自農訓雜誌2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