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E政府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國際生活環境整合網

外國人在台生活諮詢服務網

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

社教博識網

外國人新竹地區協助中心

外國人在宜蘭生活諮詢服務網

台灣觀光資訊網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行政院新聞局

臺南地區外國人協助中心
 

「英語力」已成為敲開全球化大門的必備關鍵,為培養能全球走透透、具「移動力」的國際人才,大學院校掀起提升英語力與推動國際化的潮流;而行政院研考會在此時,規劃提出「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在各個領域力促英語力升級、加速台灣國際化腳步,對大學的國際化進程,亦有加速推升的助益」。

在跨文化主義盛行,國際網絡交流頻繁的現在,什麼樣的人才,能因勢崛起,擁有無可限量的前景?

除了深耕專業,更重要的,必須具備行旅全球的「移動力」,其中最基本的配備,就在於英語力;而更重要的,還要有國際觀的視野,才能融入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之中,充份地做到雙向的溝通。

目前有七十個國家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以英國文化協會的預測:二○一○年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二十二億三千六百萬人說英語,到了二○二○年更將達到一半人口,約三十億人能用英語溝通。台灣若要與國際接軌,英語力的全面升級,的確刻不容緩。

■ 大學殿堂提升英語力計畫 全面啟動
培養未來人才的大學殿堂,因應全球人才競爭的迫切感,國際化議題躍上檯面,英語力的提升措施,也如火如荼的展開,展現出大學國際化的強烈企圖心。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事務處蘇慧貞國際長,以成大為例說明,目前校方積極推動英語提升的相關計畫,學子們到畢業時,要能通過全民英檢的中高級程度,對學生們英語力的要求,設下嚴格的高標。

蘇國際長指出,要靠學生自動自發的將英語學到「聽說讀寫」都流暢,如果沒有教學系統的支持,會是很難達到的事,所以成大每位新生進來,都將建立他們英語的背景基線,比方以多益的六百分為準,看他們的程度離多遠,再設立多樣化的課程,幫學生們在英文上加把勁。

目前擔任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TheLanguage Training & Testing Center,簡稱LTTC )主任,同時任教台大外文系多年的高天恩表示,在台灣大學的英語課程中,則是與全民英檢相結合,比方大一下學期要報考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再依其聽力與閱讀成績分班,這樣的教學模式,以取得英檢的級數做為學生的學習指標,努力的方向明確,實施已見成效。

■ 全球在地化趨勢 以英語詮釋本國文化
多年來,這個執台灣語言測驗與訓練牛耳的語言中心,以多年時間,研發出全民英檢這套測驗系統,自二○○○年開始,成為台灣重要且具公信力的測驗工具。然而,國人評量英語力,靠自行研發的版本比直接採用國外的測驗版本好嗎?

高主任解釋,正因為英語成為世界語言,如何為本國所用方是重點,除了以英語理解西方人的生活思維,也要能將在地文化觀點做出詮釋,所以,即便是英語測驗,不同國家因地制宜,是有其必要性,這是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自然趨勢。

若能稍加瞭解非英語系國家自行研發英檢的理念,就可以體認到英語學習所談的彼此溝通,聽懂對方的意思只是基本,在理解對方觀點的同時,要能詮釋自我、把自己介紹出去,更是善用英語力的重點。

長期以來台灣的英語課程,讓學英文只是背出一連串的字彙,未必和生活內容相連結,蘇國際長指出,將字彙湊在一起成為一句話時,就不僅是英翻中而已,可能要回應的是生活態度,或是要提出評論。

如果英語只存在書本及考試中,實際運用時,要與外國朋友交談,往往無法瞬間解讀,也不知怎樣回應,因為使用英文,沒有成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

■ 外籍生大增 校園國際化時代來臨


具備國際化想像與提供國際化情境的場域,能啟動學子學英文、懂溝通。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事務處蘇慧貞國際長

問題的源頭出在哪?蘇國際長點出語言學習的核心關鍵,其實還在於國際觀的培養,「從年幼起,就有那種關心、渴望與世界連結的態度,這才會是學習語言的動力!」也就是說,身處在一個具備國際化想像與提供國際化情境的場域,才是學子能啟動學英文、懂溝通的大前提。

由於台灣的家長對孩子呵護備至,以及國情使然,較欠缺對世界的想像,「腦中少了一個世界地圖」,所以校園的國際化,就在於「由外而內」的幫助學生感受不同國家差異,打開國際視野的一扇窗。

目前成大的外籍學生,不含僑生及短期修習中文學生,就達六百人之多,除了東亞地區的國家,更有來自英、美、印度、以色列甚至遠從北歐芬蘭、南美秘魯來的學生,拜國際化之賜,台灣的校方提出優渥獎學金,吸引了不少各國的優異學生來台灣讀書。多國籍的學子穿梭校園,對台灣學生的衝擊是什麼?不外乎是一種多元文化的體驗,不論來自先進國度或是未開發國家,都帶來各自的價值觀與風俗,台灣學生平時建構與異文化相處、對話的能力,國際觀自然能培育出來。「突破生活慣性、在大學生涯學著擴展自己的疆域!」這是蘇國際長對學子們的期許。

■ 在台灣攻讀國內外雙學位 頂尖人才要專業與英語力兼備
目前以同時取得國內外雙文憑的雙聯學制,在國內的多所大學開辦,學生只要修習一定的課程,同時能獲得兩個學位。成大和國外包括美、法、德、義、奧地利、以色列等國的十多所大學,具有從學士到碩博士班不等的合作形式,這不僅要全球學子走進來,更是台灣高等院校走出去的一個機會,以加強國際交流以及學術成就,提升台灣學府在國際上的能見度,連頂尖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也與成大有所合作,因此台灣的優勢是有的,大家不要少了這份自信。

事實上,要成為頂尖的全球人才,其實要通過的考驗重重,以培養經貿人才知名的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Institute,簡稱ITI )主任陳谷海認為,要成為外語流利的國際人才,只有立定決心和下苦功,沒有其他途徑!。


理解西方人的生活思維,也要能將在地文化觀點做出詮釋,這是全球在地化的自然趨勢。
--- 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高天恩主任

每年約有一千五百人報考,僅錄取二一○人的「國際企業經營班」及「國際貿易特訓班」等,多年來已為台灣訓練出三千位外貿菁英,被企業界視為進軍國際市場的種子部隊。

許多資優的應屆畢業生競相爭取入學資格,辭去工作放手一搏的也不少,皆是為了拉高自身工作的層級,不少工程師因此一手具備專業,一手擁有絕佳的英語力,於焉躍升國際舞台,轉型為科技業頂尖的行銷人才。

陳主任說明,其中英語班人數將近一半,其他尚有多語人才的培訓;全員住在新竹校區,要求相當嚴格,被戲稱為「魔鬼訓練班」,像是每天五點半就要起來聽BBC的新聞,隨即晨間測驗,學習紀律可見一斑。

最重要的是這邊尚有國際禮儀的學習,從打高爾夫到跳國標舞,都能涉獵,也會有短期至海外實習的機會。這樣高規格的學習環境,一年二十萬的學費亦算相當便宜,國內企業皆以等同碩士錄用,從這邊畢業的學生很搶手,平均每個人有九點一個工作機會。

隨著全球脈動,課程內容也需隨之調整,以前重經貿,後來講行銷,現在重視的是品牌,陳主任表示,因為不在大學體系,反而保有課程調整的速率與彈性,相當務實,如此體制外的人才培訓系統,也很重要。

■ 國家立政策 讓台灣英語競爭力排名向上提升
留學德國又駐歐多年的陳谷海,對國際化的看法是,要改變整個城市的氛圍,對於台灣街道上的英文標示、便於外國人行旅的措施,這些細節要加強的地方還很多,才能讓台灣因為夠國際化,而有更鮮活的面貌。

他還認為,需有往下扎根的教學課程,他以德國為例,小學就有中文的選修課程,目的不在於死背與考試,而在於「接觸能帶來好奇心」。以他自身而言,青年時期就對歐洲文化充滿嚮往,這是他學習外語的最大驅動力,於是大學時代選擇德語系,終生優遊於外語的學習中。


要成為外語流利的國際人才,只有立定決心和下苦功;而對外國文化的嚮往,會是學習外語的最大驅動力。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陳谷海主任

浸淫英美文學數十年的高主任,對西方文化認識深,於是更強調在地文化的充份表述,中英雙語必須一樣精湛,呼應他強調的全球在地化觀點,認為台灣從校際到城市,都要加強國際行銷的工作,像是增多電視台的英語新聞頻道、拍攝向全球放送台灣風貌的節目,這些都是加速國際化的方法之一。

的確,越走出去越能回頭找到自己,蘇國際長不忘提醒世界公民的角色,從需要國際援助到邁入已開發國家之列,台灣應該要有回饋世界的氣度,這是國際參與最親和的方式。而校園到社區,乃至於城市到鄉村,這條國際化的寬廣大道,是往外延伸的同心圓,大學的作為,反應出國家與城市國際化的程度;而全民加強英語力與追求國際化,目的就是要能建立一個懂得欣賞外籍人士的城市,這絕對是培養全球人才的構面。

「國際化」是當前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軸心,競相列入國家重大政策之中,行政院研考會規劃推動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校園也是著力的重點。為了讓台灣的英語競爭力排名向前,台灣的學生必須急起直追、迎頭趕上,而台灣的大學校園,也要致力成為多國人士匯聚,共同切磋成長的學術殿堂。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商業周刊